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工业   1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酸性橙7染料废水,探讨了酸性橙7初始浓度、输入功率、初始pH值以及空气流量对酸性橙7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功率为18 W,初始酸性橙7浓度为5 mg/L,初始p H值为7. 0,空气流量为56 L/h时,酸性橙7的降解率可达100%;降低酸性橙7初始浓度,降低输入功率,碱性pH值和较高的空气流量均有利于提高酸性橙7的降解率;酸性橙7降解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但p H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运用CFD方法对单级单喷嘴自吸式曝气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影响射流曝气器充氧能力的结构参数,获得了射流曝气器内部流场的流态情况,反映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其充氧能力的影响,并获得了具有较好充氧能力射流曝气器关键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氮气气氛及2700℃温度下,对富含结构缺陷的具有Turbostratic形貌特征的碳纳米管原料进行高温石墨化处理,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自主开发的基于透射电镜的原位性能表征系统对石墨化前后的碳管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石墨化处理后,碳管结构转变为类似于竹节状或管状的锥面结构,锥角为10°~30°,管径为10~40nm. 从锥角数据推算出锥面形成时的旋转位移角中均包含了一个附加的重叠角,说明石墨化后的碳管主要以螺旋的锥面结构为主,且弯曲的螺旋锥面靠∑7、∑13和∑19等重位点阵来稳定. 导电性能测量的结果表明具有螺旋锥面结构的纳米碳管呈半导体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 Si_3N_4结构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包括纳米级裂纹、超结构、纳米畴和辐射损伤等。纳米级裂纹是晶粒中纳米大小的裂纹,它可能是导致穿晶断裂的裂纹。超结构可能影响Si_3N_4晶粒的力学性能,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三种超结构。纳米畴是晶粒中一种新的结构缺陷,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两种这类畴。也研究了辐射损伤,发现 α-Si_3N_4比β-Si_3N_4更易于受到辐射损伤,这说明β-Si_3N_4比α-Si_3N_4结构更稳定。还仔细地研究了 Si_3N_4陶瓷的晶界,结果指出,晶界工程对于改善 Si_3N_4陶瓷的力学性能是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6.
7.
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残余应力与结合强度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研究设计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材料,通过降低涂层与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值,并对喷涂后的涂层材料进行适当热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涂层的残余应力,涂层结合强度可达38MPa左右.本实验采用X射线sin2Ψ法对涂层残余应力进行测试,探讨涂层残余应力与结合强度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气压烧结工艺制备β′-12H复相陶瓷,并在高分辨电镜下对其界面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与12H相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在晶界区域没有反应层和其它结构缺陷,界面上也几乎没有晶界玻璃相.在β′-β′晶界,三晶界处的玻璃相能渗入两晶界,在界面上总是存在1~2nm的非晶层.  相似文献   
9.
磷脂脂肪酸分析在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它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内磷脂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相对稳定的原理,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磷脂脂肪酸进行提取和分析,以获得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变化的信息,已被应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系等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综述了PLFA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指出了PLFA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质分析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水分析化学课程目前在教学目标时效性、教学方式多样性、理论实践同步性、考核方式合理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研融合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