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5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石粉含量对中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组不同石粉含量的C35机制砂混凝土,并进行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微观结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可以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过量的石粉会增加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且对混凝土强度不利;建议在配制此类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
对大庆油田2座接收和处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的采出液集输和处理工艺参数、外输液的成分和相分离特性等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驱油剂产出高峰期,2座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游离水表面活性剂含量最大值为299mg/L,pH值最高为9.5,聚合物含量最大值为1147mg/L;新中302转油站和北Ⅲ-6转油放水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综合含水率分别为94.1%~98.3%和43.2%~93.5%,外输液5min静置沉降水相乳化油量平均值分别为4621mg/L和1946mg/L;外输液中的油包水型低含水率乳化油在60℃的环境下经过24h静置沉降后的残余水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63%和0.15%.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外输液相分离特性与成分和油水分离剂加药浓度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驱油剂产出高峰期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外输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黄浩鑫  张会平  鄢瑛 《化工进展》2019,38(3):1377-1386
以纸状不锈钢微纤材料(paper-like sintered stainless steel fibers,PSSF)为载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on,CVD)制备CuO/PSSF复合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苯酚湿式催化氧化降解研究。采用SEM、XRD、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形态、物相结构、元素价态进行分析,改变流量及床层高度考察停留时间对湿式催化氧化降解苯酚过程中苯酚转化率、H2O2转化率、TOC转化率及Cu2+浸出浓度的影响规律。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CuO成功负载在PSSF微纤材料上;活性评价测试结果表明,低流量条件对各活性指标变化影响十分明显;随床层高度增加各活性指标均显著提高,4cm床层高度下达到最高苯酚转化率和TOC转化率,分别为96.5%和47.4%,同时没有高毒副产物产生。本文初步探究了复合催化剂与固定床反应器结合的工艺可行性,旨在为工业化含酚废水的降解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二次生长法制备了不锈钢微纤复合纯硅分子筛膜,考察了载体预处理方式、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ASAP-2020自动吸附仪对其形态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阳极氧化法预处理载体所制备的纯硅分子筛膜较采用高温煅烧法预处理的膜表观形态更为连续规整。随着晶化温度从100℃升高到160℃或晶化时间从12 h延长到96 h,分子筛膜表面更加致密,晶体颗粒尺寸增加。不锈钢微纤复合纯硅分子筛膜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微孔孔容分别为93.24 m2?g?1、0.0654cm3?g?1和0.0382 cm3?g?1,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58%,相应的纯硅分子筛膜负载量为23.3%(wt)。  相似文献   
6.
由于粉末催化剂在连续流动的催化体系中存在压降较高、易堵塞等局限,同时金属负载型催化剂易出现活性组分流失的问题,本文探究了高空隙率的整体式复合碳材料在含酚废水连续化处理中的应用。首先以廉价易得的三聚氰胺为单一的氮源和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在纸状烧结不锈钢微纤材料(paper-like sintered stainless steel fibers, PSSF)表面生长氮掺杂碳纳米管(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NCNTs)合成整体式的NCNTs/PSSF复合催化剂。采用SEM、TG热重分析、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技术考察不同合成温度、载气流量及三聚氰胺用量对NCNTs/PSSF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的影响,最后在最佳催化剂合成条件下进行固定床反应器上复合催化剂湿式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测试。合成条件探究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具有发达3维网状结构,且纤维表面环绕包裹着一层碳纳米管。随合成温度上升纤维表面NCNTs缺陷程度下降,有序度提高,当温度升至1 000 ℃时发生明显的石墨化转变;随载气流量上升,纤维表面NCNTs产量下降,但比表面积及总孔体积有所增加,缺陷程度上升;随三聚氰胺用量增加,纤维表面NCNTs产量及比表面积上升,但缺陷程度几乎不变。最优合成条件下复合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达14.50 m2/g,相比PSSF载体增加近45倍,TEM分析表明合成的NCNTs具有典型的褶皱结构,氮原子掺杂量达4%。湿式催化氧化苯酚的结果表明,在2 cm催化剂床层高度(约含有0.5 g NCNTs),2 mL/min流量及80 ℃条件下反应9 h,复合催化剂可保持99%的H2O2转化率,80%的苯酚转化率及45%的TOC转化率,Fe3+浸出浓度仅为1.5 mg/L。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反应100 h复合催化剂仍能保持80%以上的苯酚转化率,且Fe3+浸出浓度低于5 mg/L。  相似文献   
7.
增稠剂对苯丙乳胶漆粘度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鄢瑛  梅燕  张会平 《材料导报》2012,26(20):41-45
采用不同种类增稠剂制备了乳胶漆,系统考察了乳胶漆的粘度随不同种类增稠剂用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增稠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乳胶漆粘度随蒙脱石粉用量的增加而平缓增大;在相同用量下,乳胶漆粘度随纤维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顺序由快到慢依次为: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相同用量下,乳胶漆粘度随合成高分子类增稠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顺序由快到慢依次为:碱溶胀缔合型增稠剂(HASE)>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HEUR)>丙烯酸碱溶胀型增稠剂(ASE);随pH值调节剂用量增加,以AMP-95作pH值调节剂的乳胶漆pH值呈直线上升趋势,用氨水作pH值调节剂时的pH值变化较平缓;分别以无机类、纤维素类和HEUR作增稠剂时配制出的乳胶漆粘度随pH值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以碱溶胀型增稠剂配成的乳胶漆粘度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8.
相变蓄热材料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低温相变蓄热材料作为芯材,脲醛树脂作为壳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常低温相变蓄热材料微胶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SEM分析了乳化剂的种类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并结合FTTR和DSC等测试仪器考察了通过最佳制备工艺得到的微胶囊化学结构及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转速为3000r/min下使用由吐温60和司盘60组成的混合型乳化剂,用量为芯材质量5%,所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球体表面光滑、粒径均一。在吸热过程中,相变温度为30.10℃,相变潜热为63.85J/g。  相似文献   
9.
纳米微球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纳米微球技术是近年来在生物技术应用中最为热门的前沿技术之一。各种微球产品的应用给生物技术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形成了众多新的研究领域。从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出发,对纳米微球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几个重要领域的应用前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无机纳米抗菌剂及其载体的最近研究进展。无机纳米抗菌剂主要包括光催化型和金属型,抗菌剂载体主要有沸石、二氧化硅、磷酸盐系、壳聚糖、脂质体和聚合物等。具体介绍了金属型和光催化型这两类无机纳米抗菌剂的抗菌机理、抗菌特性及研究现状等,并概述了当下无机纳米抗菌剂载体的主要种类和特点,同时对无机纳米抗菌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