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5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402篇
电工技术   871篇
综合类   611篇
化学工业   1521篇
金属工艺   645篇
机械仪表   706篇
建筑科学   971篇
矿业工程   780篇
能源动力   345篇
轻工业   851篇
水利工程   463篇
石油天然气   667篇
武器工业   133篇
无线电   8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5篇
冶金工业   400篇
原子能技术   51篇
自动化技术   10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658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611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7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取TC11钛合金拉伸性能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对该材料开展了宽应变率范围下的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从准静态增加到动态,TC11钛合金的屈服强度略有上升,而应变硬化模量下降。此外,在准静态和动态拉伸下,TC11钛合金均发生了剪切断裂,但动态断裂面上韧窝尺寸小于准静态断面上韧窝尺寸。进一步对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温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高应变率下材料断裂面上更小尺寸的韧窝和材料更容易发生应变软化归因于动态加载情况下材料中产生了更高的温升。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元变形的思路,由单元守恒方程出发,建立电场中液滴变形的数值计算模型. 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与偶极模型相耦合,提出液滴聚结的计算方法. 由所建模型及计算方法,编制数值计算程序对几种参数下液滴的变形及聚结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液滴变形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对液滴聚结过程的模拟与实验结果大致相符,预测的聚结时间稍低于实验值. 如果进一步提高单元阻力的模化精度及单元离散精度,所建模型会有较好的适用性. 所建模型可实现对液滴的扁平形变形的预测. 研究结果对液滴电变形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 Opmetalminer 软件系统,综合考虑改变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废石混入率 3 种技术参数取值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首先根据矿山的地质数据构建相应的矿床数值模型,主要包括地表标高模型、台阶模型以及品位模型;然后根据矿山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及市场现时价格对境界进行优化,从而得到基础境界;最后分别对改变废石混入率、改变回采率与废石混入率、改变选矿回收率 3 种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单独考虑废石混入率时,废石混入率突破从 8% 降至 7% 的技术瓶颈时,可以获得增长幅度最大的境界盈利值;同时考虑回采率与废石混入率时,回采率突破从 91% 提升至 92% 的技术瓶颈时,尽管废石混入率从 2% 增至 3%,但依然可以获得增长幅度最大的境界盈利值;单独考虑选矿回收率时,选矿回收率突破从 79% 提升至 80% 的技术瓶颈时,可以获得增长幅度最大的境界盈利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甜菊醇、异甜菊醇抑制高血糖、高血脂代谢关键酶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甜菊醇、异甜菊醇对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抑制率,用双倒数作图法研究甜菊醇、异甜菊醇的酶抑制动力学,利用AutoDock软件对甜菊醇、异甜菊醇与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的结合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菊醇、异甜菊醇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0.75、49.65 mg/L,采用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甜菊醇、异甜菊醇对HMG-CoA还原酶的IC50分别为46.29、36.66 mg/L,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分子对接的分析结果表明甜菊醇、异甜菊醇分别位于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的疏水口袋中,与多个氨基酸残基结合,并存在疏水作用。本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的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推动甜菊醇、异甜菊醇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飞行器作为空天装备重要的载体,其表面结构和材料差异造成电势差时,易发生静电放电,严重威胁飞行器的运行安全.文章从飞行器表面静电起电研究动态、飞行器静电起电机理、飞行器静电起电测试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以及本团队在静电起电机理以及静电起电测试方法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飞行器摩擦起电和喷流起电的测试方法,获得了飞行器摩擦起电与温度、湿度、摩擦速度以及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测得了飞行器喷流起电使得飞行器带负电的结论,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为飞行器静电防护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三段碳酸盐岩气藏储量丰富,动用程度低,是资源接替的重要层系.为了搞清碳酸盐岩储层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作用为基础,分析储层岩石结构、孔渗特征和储集空间,进一步研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飞三段中、下亚段普遍发育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凝块石、叠层石、凝块—叠层石为主,储集岩性主要为凝块云岩、叠层云岩,灰岩岩性致密,储集性能极差,储集空间包括微生物格架孔、体腔孔、凝块间溶孔、晶间孔.储层主要受沉积环境、白云岩化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的影响,微生物黏结颗粒岩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条件,凝块—叠层结构储层发育,白云化作用有利于孔隙的保存,后期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储集空间.研究成果明确了飞三段微生物储层分布特征,为后期井位部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发生孤岛效应并停止运行时,可能导致重要负荷供电中断、DG弃光率升高和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降低。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孤岛划分新方法。根据线路电阻确定停电区域内负荷与各DG的电气距离,将其划分为多个单DG初级孤岛,以降低算法复杂度、避免功率远距离输送;给出具有“移动”“寻优”“突变”特性的速度更新公式和逐级约束的位置更新公式,并利用其划分各初级孤岛,以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从而提高其寻优速度;调整不满足约束条件和存在孤岛融合的供电区域,以保证孤岛运行的稳定性和最优性,实现孤岛划分。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IEEE 69节点配电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低热高甜的新型糖源甜菊苷在食品工业中使用范围日益广泛,甜菊苷赋予食品甜感的同时也影响食品的加工品质,为探讨甜菊苷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建立葡萄糖与氨基酸之间的美拉德反应模型体系,考察甜菊苷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长和初始pH条件对葡萄糖-甘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褐变强度、抗自由基能力及总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mL 50mmol/L葡萄糖-氨基酸磷酸缓冲溶液反应体系中,甜菊苷添加量0.100g,加热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90min、体系初始pH为8时,甜菊苷能够有效抑制褐变强度,抗氧化能力和反应历程因氨基酸类别而不同。为进一步研究甜菊苷在食品工业生产中与食品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甜菊苷作用下美拉德反应机制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汽车C柱左下护板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大型薄壁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注塑模具。模具采用动模成型外表面,定模成型内表面的倒推模结构,保证了成型塑件外观要求。模具采用双推杆和辅助杆斜顶侧向抽芯机构,解决了斜顶抽芯面积大、抽芯力大以及倾斜角度大的脱模难题。模具采用“直通式水管+倾斜式水管+隔片式水井”近乎随形水路的温度控制系统,水路布置均匀,模具冷却均衡充分,注射周期缩短了约15 %,成型塑件尺寸精度达到了MT3(GB/T 14486—2008)。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溶性有机物对硫杆菌的毒害作用导致生物沥浸效率降低的问题,开展了耐酸性酵母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并验证了其强化污泥生物沥浸预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菌株BJ-1属于红酵母菌属,其适宜的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8~30℃和3.0~7.0,说明酵母菌BJ-1为中温耐酸性菌。当酵母菌BJ-1初始接入浓度为1×106个/mL时,能够较好地加速生物沥浸进程,并使沥浸污泥的脱水性能提升5~6倍,经过其处理后污泥的沉降率提高3.1倍,毛细吸水时间缩短51%,污泥比阻降至1.0×1012m/kg以下。脱水效果最佳时间是沥浸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