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72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许多种食品中加用淀粉,主要是利用受热糊化后的粘度使产品具有要求的组织结构和性质。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加工操作有很大改变,如采用高温加热,急烈搅拌或低温冷冻等。影响淀粉粘度降低和胶体性破坏。普通淀粉常不能适应这些操作情况,淀粉工业乃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得到变性淀粉,提高稳定性,以符合不同食品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五、化学反应蔗糖是非还原性二糖,没有还原性质。蔗糖易被酸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分子具有8个羟基,通过醚化和酯化反应能生成许多种衍生物,其中若干种在工业上有生产。1、水解蔗糖的水解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3.
淀粉的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帕拉金糖     
帕拉金糖为蔗糖的一种化学异构体,经用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而得。它仍保持有纯正甜味,但吸收较慢,无龋齿影响,工业上已生产为新型甜味料。本文简要地叙述其生产、性质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淀粉是重要的变性淀粉之一,用途广泛。本研究用乙醇溶剂法制备羧甲基淀粉。结果表明,增加一氯醋酸用量,降低淀粉乳浓度,能提高醚化取代度;氢氧化钠用量和水份含量对反应影响显著,选用适当的量能有效地促进醚化反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取代度随之增高。乙醇溶剂法能有效地抑制淀粉在反应过程中糊化,反应进行均匀,并且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能制得高取代度、高质量产品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三氯化蔗糖     
三氯化蔗糖(Sucralosc),为新发展的高强度甜味料,甜度约为蔗糖的400—800倍。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它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三氯化蔗糖,甜味与蔗糖相同,无毒性,不会导致蛀牙病,无热能,不与食品中其他成分起反应;由于这些特性,它如被批准应用,可能成为食品工业的安全的高强度甜味料。  相似文献   
7.
淀粉的结构     
对于淀粉化学结构的认识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十九世纪初期已经知道淀粉是葡萄糖组成的多糖。1884~1894年确定了D一葡萄糖的构型。在一九三五年前后确定了组成淀粉的葡萄糖单位是α—D—六环葡萄糖,主要经由α—1—4键结合而成。在三十年代的后几年曾怀疑淀粉分子具有支叉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丁酯改性淀粉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BPO为引发剂的丙烯酸丁脂(BA)改性淀粉的反应。利用红外光谱、索氏抽提和酸水解过程证明了BA在淀粉颗粒表面的接枝共聚,并讨论了聚合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眉豆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眉豆淀粉的性质 ,实验采用日立S - 550型电子扫描显微镜拍摄了眉豆淀粉颗粒的形貌 ;用日本OlympusVanoxBHS - 2型多功能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其偏光十字 ;用日本理学D/max -IIIA型X -光衍射仪测定了X -光衍射图样及结晶结构 ;用美国Waters公司SugarAnalyerI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其淀粉的重均聚合度、数均聚合度、分子量分布及分散度等 ,并与玉米、马铃薯淀粉进行了比较。在淀粉的应用中 ,糊的性质至关重要 ,实验采用德国Viskograph -E型Brabender连续粘度计对眉豆淀粉在不同乳浓度、pH及蔗糖添加量的情况下测定其粘度曲线 ,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糊粘度的影响等。将为指导生产和开发眉豆淀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酯化交联淀粉反应及性质的研究(Ⅰ)——反应历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三氯氧磷变性淀粉的反应 ,实验表明在水相的反应经酯化、交联和水解等历程 ,分别生成磷酸一、二淀粉酯。反应的历程和程度同作用条件有关 ,其中反应的 pH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