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炭/炭复合材料纤维束界面不同成型阶段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探索束界面在制备过程中的形成规律.采用顶出实验、SEM、Micro-CT、XRD以及Raman对不同成型阶段的炭/炭复合材料中纤维束/基体界面剪切强度、界面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材料密度较低时,石墨化程度增加不利于束界面剪切强度的提高;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大,束界面剪切强度明显升高.通过对其界面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沥青浸渍、炭化和石墨化的制备过程中,炭基体优先在束内形成,然后逐步向束界面层及束间空间发展,最后束界面层组织结构趋于完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界面层组织结构的石墨化程度逐渐增强,其结晶程度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研究热聚合温度370-385℃、聚合时间2h反应条件下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外添加氧化石墨烯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中不溶物组分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380℃热聚合条件下,能够制备出粒度分布较均匀、粒径为0.5μm-2.0μm的炭微球,而无喹啉不溶物的精制沥青,没有得到球形结构的碳材料。  相似文献   
3.
接枝型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为接枝聚合的单体对环氧树脂进行接枝改性.通过对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的水分散性、颗粒粒度检测和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环氧树脂水性化的较优条件:接枝温度为100 ℃,引发剂用量为环氧树脂总量的1.5 %,单体甲基丙烯酸用量约为环氧树脂总量的10 % ,接枝反应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校化工专业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成、内容、目标和内在规律的分析与研究,构建起适应我校化工专业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化工专业工程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的应用实践能力,达到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阴极电化学沉淀方法制备氧化铝纳米粉体,对得到的纳米粉体进行了光吸收性能测试,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150~500 A/m~2范围,电解一定浓度的硝酸铝溶液,在阴极室内得到Al(OH)_3沉淀,在500℃下焙烧2 h,得到不同粒度的Al_2O_3颗粒。用TEM和XRD分析表明:当阴极的电流密度为300 A/m~2时,得到的Al_2O_3粒度尺寸在30~40nm左右,晶型为γ-Al_2O_3,对波长为370 nm左右的紫外光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6.
锐钛矿型TiO2纳米粉体的电化学沉淀法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将电解槽分为两室,控制阴极室电极的恒定电流密度,在电解过程中消耗阴极室溶液中的H+浓度,促使TiO2+与电解产生的OH-中和水解反应,形成TiO2.xH2O均匀沉淀,在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得到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微粒.TEM和XRD分析表明在773K焙烧2h后,TiO2微粒呈锐钛矿型结构,粒径约为30~50nm;在873K热处理后可得到金红石相约占3.85%的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混晶结构的TiO2粉体.本文对其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应用化学专业的生产实习内容进行改革,把化工设计、现场实习和仿真模拟三者高度统一到生产实习过程中,增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化工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Raman光谱、原位纳米力学测试、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碳/碳复合材料不同微区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碳/碳复合材料不同微区的结构和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微区的石墨化程度是沿着相邻纤维中心径向逐步增强,至纤维间的碳基体最高;碳基体以片层状结构沿纤维表面取向,呈同心圆环状,其光学各向异性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我校原有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专业培养方向与专业课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人才特色培养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化工专业课程“一二三”教学模式的改革构想,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新体系,以期达到不断充实专业教学内涵、夯实实践教学基础、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