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大道为例,通过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内布置不同规模和组合方式的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设施,利用暴雨雨洪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软件模拟短历时芝加哥设计雨型条件下,所设置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道路雨水径流总量及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效益。并以各LID设施的下凹深度为主要研究参数,对LID设施的参数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探索最佳参数阈值,以期为萍乡市其他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提供理论研究支持。结果表明,LID组合模式能够起到削减径流量和污染物含量,滞后洪峰的作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组合、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组合中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的下凹深度分别到达200mm、150mm时可满足萍乡市雨水控制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2.
泡沫复合驱在注入过程中,由于其组成成分的性质及注入方式的影响,存在着气液交替困难、管柱承受交变载荷较大、井内高压流体易倒流至地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泡沫驱注入工艺管柱研究,配套了双锚定封隔器、环空单流阀、防返吐单流阀等注入工具,研制出了能够承受交变载荷、可防返吐、可顶替的泡沫驱注入管柱,经室内试验和现场验证,达到了设计的技术指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原有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等问题,针对性设计了两种支护优化方案,并通过FLAC3D软件对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优化前后的围岩应力与位移云图结果,从而得出最优方案。经过现场施工实践,由矿压观测结果可知,优化后方案的围岩顶板位移从114mm下降至62mm,两帮位移从92mm下降至54mm,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明显,优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油田开发中后期,层间矛盾日益加剧,急需分层压力、产液量等资料来分析油田生产状况,为下步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面临产量任务紧等问题,研制并应用了一种测控一体化测试工艺,可长期有效地进行多层压力温度在线监测。它是通过测控软件控制井场测控装置,井下测控仪、电缆穿越接头、封隔器、电缆等工具组配下井,地面控制井下测控仪开关动作,进而控制井下对应井层打开或者关闭,实现对油井多层压力、温度在线测试,地面配合检测单层产液量、含水。该管柱可在井下工作2年以上,长期在线监测压力、温度等数据,数据读取和传输快速方便,并且能有效降低测试作业费用,监测数据对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倾斜煤层由于其特殊的地层特性,所开采巷道的围岩应力呈现出非对称特征,使得倾斜煤层巷道支护难度高于水平煤层。为了解决严重影响巷道稳定的不平衡应力以及原有支护过剩等问题,以山西黄岩汇5301工作面为实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不同锚索排布、角度、顶锚杆数量条件下的直角梯形巷道的围岩应力,确定最优支护参数。结果表明,当锚索呈“3-3-3”排布且垂直于巷道顶板,顶锚杆数量为6时,数值模拟效果最优,同时根据现场矿压观测结果,优化后的支护参数可以有效保障直角梯形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钱营孜煤矿W3220机巷为工程背景,基于采空侧煤体内外应力场分布特征及护巷窄煤柱的极限平衡理论,结合矿井具体地质条件,确定窄煤柱合理留设宽度;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相邻工作面回采及掘进沿空煤巷穿越断层破碎带条件下的不同剖面位置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和塑性破坏响应特征,明确窄煤柱沿空煤巷过断层破碎带围岩控制的难点与巷道支护对策,并针对性地提出“超前注浆加固+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顶板补强长锚索+KTM4钢带+菱形钢筋网”联合支护技术。研究发现:基于理论计算与现场实际,确定缓倾斜中厚煤层沿空煤巷过断层破碎带护巷窄煤柱宽度留设的合理范围为5.2~7.1 m;模拟开挖沿空煤巷穿越断层时,巷道断面发生改变,应力发生较大调整,实体煤侧与煤柱侧不再有应力集中现象,煤柱受力极弱,煤巷围岩塑性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巷道发生剧烈挤压变形。工程实践表明,支护完成36 d后巷道收敛变形趋于稳定,煤柱侧顶板、实体煤侧顶板、煤柱帮及实体煤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66、62、59、47 mm,且本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煤巷整体变形量较小,没有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6 m窄煤柱和强力联合支护技术保证了沿空煤巷过断层破碎带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开发后期调整需要,充分认识中低渗透层压力保持水平,从2007年河南油田开始研究应用分层测压技术。通过近几年不断的技术完善,目前,河南油田已经形成了基本覆盖大多数油水井的分层测压工艺和配套解释方法,分层压力资料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总结了河南油田在分层测压技术应用上取得的成功经验,着重在测压井网部署、测压工艺、测压资料解释及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