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甜乳饮料稳定剂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影响甜乳饮料稳定性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以及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蔗糖酯SE-150.06%,单甘酯0.04%,羧甲基纤维素钠0.02%,海藻酸钠0.015%,卡拉胶0.006%,并采用二次均质,最佳压力分别为35MPa和20MPa。产品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单聚合型受阻胺光稳定剂UV3853的合成是以油酸甲酯和2,2,6,6-四甲基-4-哌啶醇为原料,在催化剂钛酸四异丙酯的作用下,以正辛烷为溶剂进行酯交换而得。通过正交实验,取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n(C9H19NO):n(油酸甲酯)=1.15:1,反应时间为10 h,催化剂用量为油酸甲酯质量的6%。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产品的收率达95.2%。  相似文献   
3.
红枣豆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大豆与和红枣为原料研制复合蛋白饮料,探讨了大豆灭酶处理工艺、复配乳化增稠剂以及杀菌工艺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感观评价,稳定系数计算,正交试验,得出原料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大豆最佳灭酶制条件为100℃热水,浸泡5min;采用蔗糖脂肪酸酯0.10%,单硬脂酸甘油酯0.05%,黄原胶0.03%,瓜尔胶0.015%,卡拉胶0.015%复配组合的乳化增稠剂得到的样品品质最好;最佳杀菌工艺为122℃、22 min.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氟丙基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用面积归一法进行β-D-葡萄糖五乙酸酯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回收率在99.58%~ 100.4%,可用于β-D-葡萄糖五乙酸酯的产品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花生酱、奶粉、白糖等原辅料制成的花生蛋白饮料为试样,进行不同均质压力、不同乳化增稠剂组合试验,考察其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均质温度70℃、均质压力40MPa,添加复配乳化增稠剂0.46%(聚甘油脂肪酸酯0.10%、硬脂酰乳酸钠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03%、微晶纤维素0.25%、卡拉胶0.05%)时,产品的稳定效果最好。经常温贮存6个月观察,试样无沉淀,无明显脂肪上浮。  相似文献   
6.
受阻胺光稳定剂744的合成以苯甲酸甲酯和2,2,6,6-四甲基-4-哌啶醇为原料,在催化剂钛酸四异丙酯作用下,以石油醚(120℃~140℃)为溶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后,用甲醇水溶液结晶,过滤、干燥而得。通过正交实验取得较佳的合成条件:反应时间为9h。催化剂用量为2,2,6,6-四甲基-4-哌啶醇质量的10%,n(苯甲酸甲酯):n(2,2,6,6-四甲基-4-哌啶醇)=1.1:1,合成收率为96.5%(以2,2,6,6-四甲基-4-哌啶醇计)。结晶溶剂为30%(v/v)甲醇水溶液。用量为初产物质量的3倍,结晶的最终温度为20℃,结晶收率为96.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总收率为92.7%。  相似文献   
7.
以花生酱、奶粉、白糖等原辅料制成的花生蛋白饮料为试样,进行不同均质压力,乳化增稠剂组合试验,考察其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均质温度70℃,均质压力40 MPa,添加复配乳化增稠剂0.46%(聚甘油脂肪酸酯0.10%,硬脂酰乳酸钠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03%,微晶纤维素0.25%,卡拉胶0.05%)时,产品的稳定效果最好。经常温贮存6个月观察,试样无沉淀,无明显脂肪上浮。  相似文献   
8.
摘 要∶蔗糖苯甲酸酯的合成是以苯甲酰氯和蔗糖为原料,氢氧化钠缚酸剂的作用下,以甲苯为溶剂进行O-酰化反应而得.通过正交实验,取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n(C12H22On)∶n(苯甲酰氯)=9.2∶1,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5℃,pH为11.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产品的收率达95.7%.  相似文献   
9.
采用塑料碗代替传统铁皮罐制作八宝粥,主要探讨了八宝粥的加工工艺、复配增稠剂以及原辅料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保温试验,正交试验,稳定系数计算,得出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糯米∶麦仁=6∶4,白糖8%,复配增稠剂0.22%,蔗糖脂肪酸酯0.1%,冷却温度42℃,产品的稳定性最好。本品常温贮存6个月,无明显析水,达到企业大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