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29篇
轻工业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少泉  滕春红 《农药》2012,(9):678-679
原卟啉原氧化酶是叶绿素与亚铁原卟啉合成之前四吡咯生物合成途径中最后一种关键酶,此种酶是许多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除草剂施用后导致植物细胞过氧化及光下组织白化。介绍了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除草剂的一个重要新品种—苯嘧磺草胺的特性及其使用。  相似文献   
2.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至少是结构不同的5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即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类、嘧啶氧(硫)苯甲酸类及磺酰氨羟基三唑啉酮类除草剂。所有这些类别的除草剂均已成功的开发并商品化,这些类型除草剂的低用量及特殊除草活性说明,乙酰乳酸合成酶是除草剂非常有效的作用靶标。评述了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型除草剂抗性作物的创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简要论述了大豆田除草剂品种使用与变迁,并介绍了若干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乙酰乳酸合成酶为靶标开发的超高效除草剂品种中,发现了一类高活性化合物——磺酰胺类,其活性和杀草谱均可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比拟,并成为除草剂新品种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陶氏益农公司是此类除草剂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5.
草甘膦述评   总被引:48,自引:13,他引:48  
苏少泉 《农药》2005,44(4):145-149
述评了草甘膦的发展、特性与剂型、代谢与降解、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杂草抗性与混合制剂以及扩大草甘膦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欧盟对农药的重新评定与我国除草剂品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少泉  滕春红  王春林 《农药》2004,43(9):385-388
评述了欧盟评定的农药名单中禁用的除草剂品种及我国今后除草剂的开发与使用。  相似文献   
7.
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与使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评述了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移动与降解及若干类长残留性除草剂降解特点,提出了避免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伤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1996年开始推广抗除草剂作物以来,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抗除草剂作物,对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草害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历程和创制方法。在今后的发展中,农药公司应与种子公司紧密合作,致力于多抗性作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铃薯生产与除草剂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粮食作物中,马铃薯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与玉米而居第4位。它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也是作为工业原料、蔬菜及饲料的重要作物。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萍  苏少泉 《世界农药》2001,23(2):11-19
许多除草剂品种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受光的影响,它们借助光来发挥活性或通过光增强活性的机制各不相同。例如抑制光反应中光合系统Ⅱ的电子流(如三氮苯,苯基脲和尿嘧啶类);截获光合作用光反中光合系统I的电子(联吡啶类的百草枯);抑制氮同化途径中谷氨胺合成酶的活性(如草铵膦);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的原卟啉原氧化酶的活性(如二苯醚类和N-苯基杂环类);通过抑制一种去饱和酶而直接抑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如哒草伏)和氟定酮,或通过抑制去饱和酶反应中的醌辅因子而间接阻碍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如三酮类和异E唑类)。但是在所有这些包括光的除草剂作用中,都不是光与除草剂在作用点上直接发生反应;此外,导致植株组织损伤(坏死)的原因与除草剂作用点无关,而是由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类过氧化引起膜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