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环糊精的化学、物理性质及结构特征,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环糊精在环境治理中研究及应用的现状分析,总结了环糊精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在碱性介质中合成了β-环糊精(-βCD)水溶性交联聚合物,并以其为基体,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在弱酸性条件下,合成出了新型的水溶性交联-βCD接枝聚丙烯酰胺(PAM)的共聚物絮凝剂(WCDP).对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WCDP的合成是成功的.研究了WCDP的制备条件(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时间等)对吸附有机污染物和除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条件下,WCDP能同时去除水中的浊度和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并能形成絮体从水中分离.以高岭土和对硝基苯酚(p-NP)为研究对象,WCDP对浊度和p-NP的去除率分别为96.7%和60.6%.  相似文献   
3.
扩展阴极法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扩展阴极法对酸性稀溶液中Cu2+的回收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扩展阴极法与常规的板式电解法相比,去除率提高了38%,能耗降低了20%,电解废水的pH值适用范围在1~4之间,且处理废水量大。  相似文献   
4.
膜电解法回收人造金刚石废水中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从人造金刚石废液中回收镍的不同膜电解工艺,不但找到了一套合理的回收工艺,而且解决了废酸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实验证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造金刚石废水中的重金属回收和生产废水的处理,提出了一整套从酸性废水中回收重金属镍、锰的新型工艺。该工艺中对Mn^2+采用KMnO。氧化法,对Ni^2+采用电解回收法来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确定了KMnO4氧化剂的投加量,每lmg Mn^2+需要1.9mgKMnO4;用膜扩展阴极法电解回收NP的最佳运行条件为:pH-4.5,H3BO3作为缓冲剂,电解温度控制在(40±5)℃,电流密度为3A/dm^2  相似文献   
6.
马-丙-丙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以马来酸酐(MAH)、丙烯酰胺(AM)、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水溶性三元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单体滴加方式、单体聚合浓度、聚合温度和时间对该聚合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该共聚物最佳聚合条件为: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单体交替滴加、单体质量分数为25%、聚合温度为85℃、聚合时间为3~5h。在此条件下所得共聚物的阻垢率为96.81%。  相似文献   
7.
离子交换法回收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人造金刚石废水的水质,讨论了用离子交换法富集回收人造金刚石生产废水中Ni2^ 、Mn^2 的实验室工艺流程及操作参数,同时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人造金刚石废水的水质,提出了用含氧氧化剂氧化法去除人造金刚石废水中Mn2+的方法。同时分析比较了在不同温度下KMnO4和NaClO两种氧化剂的投加量对Mn2+的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证明,采用KMnO4氧化酸性废水中的Mn2+,不但去除率高,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离子交换法富集人造金刚石废水中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从人造金刚石废水中回收金属离子的方法,讨论了离子交换法富集回收Ni^2 Mn^2 的工艺流程及操作参数,运行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Removal of nitrophenols (NP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rough the adsorption process by using cationic β-cyclodextrin (CCD) modified zeolite (CCDMZ)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contact time, solution pH values and sodium chloride content in the aqueous on adsorption capacity were evalu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CDMZ had a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removing NPs at a size fraction of 0.45-0.9 mm while adsorption of NPs on CCDMZ reached equilibrium within 60 m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apparently influenced by pH values and sodium chloride content in aqueous solution. To ascertain the mechanisms of sorpti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modeled by using the pseudo-first and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 equation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NPs on CCDMZ well-matched with the pseudo-second order rat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