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方正断陷方4井区新安村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该地区新安村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伊利石次之。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压裂隙和微裂隙四种。孔喉以微细喉和特细喉为主,孔隙的连通性较差。储层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具有低孔、特低渗特性。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歧口凹陷形成控制因素与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前人认识.依照最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5280km2超大地震数据体、岩心、测井、录井资料等研究结果得出:歧口凹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发育受褶皱、逆冲构造、右旋伸展走滑运动、沿岸走滑断裂带和火山岩等控制,总体由断陷转盆地转为坳陷盆地,断、坳期各发育2幕构造运动,期间存在3个显著不整合界面,界面上下地层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其陆上沉降史与海域沉降史发育存在很大的差别,陆上近南北向结构变现为典型北断南超多米诺式半地堑结构,海域地区则表现为大型复式地堑,海域地区比陆上地区沉积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沈84-安12块沙三段具备扇三角洲沉积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模式,分别进行了沉积模式分析,主要对三角洲其前缘亚相中的辫状分流河道、河间薄层砂、河间泥进行了分析;并以静8和沈检3井两口井为例进行了单井相的分析;还研究了静61-24—静73-059井等连井相剖面;最后进行了沉积平面相展布特征分析,从旋回角度更深入的研究了此区的相模式。  相似文献   
4.
歧口凹陷新生代伸展断裂展布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最新采集的5 280km2二次三维地震数据解释成果,对歧口凹陷的伸展断裂系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认为歧口凹陷内一级、二级主要伸展断裂滚动演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盆地断裂演化特征的缩影,故重点分析了沧东断裂、滨海断裂等的演化特征。歧口凹陷新生代主要伸展断裂的活动表现出分段性、迁移性、旋回性和长期性四大特点。横向上具有由SW向向NE向滚动演化的特征,体现了断裂活动的分段性和迁移性特点;在纵向上断裂的活动可分为4幕,即沙三中期、沙一中期、东营末期及明化镇末期,沙一期、东营期是断裂主要活动期,体现了断裂活动的旋回性和长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为基础,对沈84—安12块沉积特点、储层非均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在层间、平面及层内都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微观上表现为孔隙间连通程度差、配位数较低、孔喉比高的特点。研究内容对指导该区的下一步勘探以及同类储层的含油气评价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盆地结构构造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依托歧口凹陷最新超大面积三维地震对歧口凹陷结构构造、断裂活动及盆地演化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明确歧口凹陷古近纪早期(沙三早期)几个次凹间连通较好,到沙一末期、东营期逐渐受潜山构造的不断隆升而以水下低隆起相隔,控制了物源及水体。歧口凹陷具多期断裂活动叠加、断裂复杂的特点,其内部主要断裂在沙三期活动弱或不活动,沙一期、东营期是断裂主要活动期;歧口凹陷断裂活动有4幕:沙三中期、沙一中期、东营末期及明化镇末期,与研究区内规模较大的3期角度不整合:沙三1亚段底、沙一上亚段底和馆陶组底的形成关系密切。歧口凹陷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演化的特征,可分为同裂陷和热沉降2个阶段,进一步可细化为裂陷Ⅰ幕(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裂陷Ⅱ幕(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稳定热沉降幕(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和加速沉降幕(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古近纪坡折带特征及控沉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古近纪为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斜坡背景广泛分布,发育断裂、挠曲、侵蚀、沉积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为基础,对各种类型坡折结构特点、发育演化及成因模式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古近纪坡折带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歧口凹陷发育构造、沉积、侵蚀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构造坡折带样式受断裂特征及其组合控制,主要表现为单阶式和多阶式;坡折带形成及演化受古近纪基底先存构造、伸展、走滑等多重因素共同控制;构造作用形成的沟槽、转换带形成沉积物输入与其在盆内分散的通道,坡折带控制沉积相带的分异,物源大小及与斜坡倾向匹配关系控制层序样式及物源波及范围。  相似文献   
8.
从歧口凹陷地质构造样式分析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机制,探讨其对输导体系和储集体系的影响,进而探讨油气成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NW-SE向多次凹复式箕状断陷结构和N-S方向歧口主凹双断复式地堑结构,主要受沧东伸展断裂系统和歧口伸展断裂系统的控制,在平面上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古地貌格局,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空间;歧口凹陷构造样式控藏影响,体现为在油气运移时,主干断层控制油藏形成,次级断层改造油气分布,形成优势输导体系;在油气聚集时,有利储积相带发育,构造坡折带发育,有利圈闭发育.结合前人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提出歧口凹陷4种成藏模式,即:陡坡带成藏模式、缓坡带成藏模式、断阶带近源成藏模式和盆内坡折带成藏模式。优选了勘探目标区,经钻探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伊舒地堑方正断陷钻井的录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方正断陷在宝泉岭组沉积相类型,识别出3种沉积相,即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湖底扇相;5种沉积亚相:即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亚相。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正逆断层而言,国内对走滑断层的研究则较少,其实走滑断层由于其较不易识别性,走滑断层研究对油气成藏的生储挡圈运保有着更加重要的实际意义。最近由于对走滑断层研究的重视,许多油田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