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油藏温度下,采用ADSA(axisymmetric drop shape analysis)技术测定了不同压力下CO2/原油和N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实验发现,原油与超临界CO2接触的初始阶段存在强烈的扩散作用,原油中的轻质组分被超临界CO2溶解抽提,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这种溶解抽提作用增强;原油与N2接触时,也存在相互扩散作用,但在本实验所测试的压力范围内(小于36 MPa)并不明显。两种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其中CO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N2/原油体系;N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随压力基本呈线性变化。在CO2/原油体系中,当压力低于17.7MPa时,平衡界面张力下降非常快;当压力大于17. MPa时,CO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2.
利用硝酸-H2O2法制取纳米CeO2和La2O3颗粒。然后以乙醇和异丙醇为溶剂,乙二醇和甘油为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及纳米CeO2和La2O3颗粒,余量为水来制备防雾剂。该文所制备的防雾剂润湿效果很好,其接触角为3.75°,亲水性强,防雾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在江汉钟市油田原油最佳电脱盐工艺条件下,研究了电脱盐前、后表面活性剂SH03对含盐、含水、总氯、有机氯、原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H03对电脱前原油的总氯、有机氯和原油的部分物性如酸值、硫含量、氮含量和部分金属含量等几乎没有影响,表面活性剂含量≤500μg/g时,对低温脱水、高温电脱盐及电脱后原油的总氯含量和有机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蒸汽驱是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开发后期主要的接替技术,而水平井的井网形式影响着蒸汽驱的开发效果。以春风油田排601块浅薄层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准则,建立了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型,并开展了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条件下蒸汽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过程中温度场的发育主要受注入井与生产井间的驱替压差的控制,注入蒸汽主要流向流动阻力小的区域(临近井、高渗条带、高温低黏油带);蒸汽突破初期,依然有大量的原油从模型产出;实验结束后,蒸汽未波及区域存在大量剩余油。在排601块油藏条件下,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和反九点井网蒸汽驱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5.10%、41.90%和38.30%;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和反九点井网最大累积油汽比分别为0.69、0.63和0.53,综合对比排状井网效果最优。蒸汽驱过程的主要作用机理和现象包括:高温降黏作用、高温体积膨胀、高温蒸汽蒸馏和原油裂解作用、高波及效率和蒸汽超覆。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支撑春风油田排601块水平井蒸汽驱设计。  相似文献   
5.
油井压裂潜力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针对目前油田对油井压裂潜力预测的准确性仍不能满足开发规划需要的问题,采用边际成本与油藏工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油井压裂措施的经济界限模型;同时应用数理统计理论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建立了油田不同开发区块不同压裂井产量预测模型.将以上建立的2个模型有机结合,确定了更加准确预测油井压裂潜力的方法,并应用该预测模型及方法对大庆油田葡北区块2口油井进行了普通压裂潜力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这2口油井具有压裂潜力.压裂后,其累计增油量为1 512 t,实际投入产出比1:4.05,达到了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对油井含水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流体动力学相似理论,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空间的室内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底水锥进的机理及其对油井含水率的影响,探讨了缝洞型油藏残余油存在的主要形式。物理模型包括洞、缝洞及缝3种,其中洞模型是可视化模型,通过记录一定时间间隔的水锥图像,分析水锥产生的机理及发展规律。另外两种为充填式的,通过碳酸盐岩岩屑及不同尺度玻璃管模拟缝洞储集空间。实验过程中,用低压传感器测量模型中流体流动的压力变化,用部分自动收集器计量流体流量及含水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二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碱性离子液体催化正丙醇(n-PrOH)与碳酸二甲酯(DMC)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丙酯(DPC),筛选出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较好的碱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咪唑盐([bmIm]Im)作为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催化n-PrOH与DMC酯交换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bmIm]Im对n-PrOH与DMC酯交换合成DPC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时间4 h(90℃1 h,95℃3 h)、催化剂用量(基于总反应物的质量分数)2.0%、n(DMC)∶n(n-PrOH)=1∶4的条件下,DPC的收率可达50.6%。[bmIm]Im重复使用5次后,DPC的收率仍达47.4%,稳定性良好。通过GC-MS,FTIR,1H NMR分析,确认所合成的产物为DPC;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