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6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家庭用景观鱼池水质保持的实际需求,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停留时间为2h的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净化能力和水质保持效果.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生态净化系统可达到较好的CODCr、NH4+-N和NOZ--N去除效果,并能将CODCr,NH4+-N和NO2-N分别控制在28、0.5和0.1 mg/L以内;生态净化系统对NO...  相似文献   
2.
采用合成水化硅酸钙进行污水除磷试验,以模拟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接触时间、Ca2+浓度、初始pH值、干扰离子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在利用水化硅酸钙回收实际污水中磷的试验发现,在处理8h后除磷量达到101 mg/g,折合P2O5含量超过常用的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且产物经酸处理后将快速释磷,在1h后磷释放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3.
天然沸石和硅酸钙滤床的脱氨除磷效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天然沸石和硅酸钙为介质的过滤装置处理含氮磷的污水处理厂出水,研究天然沸石和硅酸钙材料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性能。通过静态试验,得出了天然沸石粉末对氨氮和硅酸钙粉末的磷酸盐吸附容量分别为5.76mg NH4+-N/g沸石和60mg PO43--P/g硅酸钙。并通过此装置研究了天然沸石、硅酸钙去除氨氮、磷酸盐的合适工艺参数,为生态型脱氨除磷装置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湖库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出现的值得关注的湖库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包括生态浮岛技术、改性黏土及植物浸出液控藻技术、鱼控藻技术、遮光控藻技术、扬水筒技术以及以物理生态工程为代表的联合技术等,认为将各项技术进行联合以达到水质修复和减灾防灾的双重目的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化硅酸钙强化穗状狐尾藻对底泥磷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底泥中添加聚磷材料--水化硅酸钙来强化穗状狐尾藻对底泥中磷的吸收能力.比较了在不同的水化硅酸钙投加量以及底泥含磷量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上覆水的SRP、pH.结果表明,水化硅酸钙对于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加量为20 g时穗状狐尾藻的总质量增加了20%,而未投加水化硅酸钙时,穗状狐尾藻的总质量反而减少了4.79%;投加水化硅酸钙能够促进底泥中磷的释放,并且该作用随水化硅酸钙投量的增加而变大;投加水化硅酸钙会提高水体的pH值,使水体的碱性增强,而植物的缓冲作用会削弱pH的变化,将pH值维持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6.
针对保持水景水质的实际需求,设计和构建了包括水景观区、挺水植物区、生态净化区的强化自净型水景湿地中试系统,并研究了该系统的水质污染过程与水质调控效果.结果显示,当生态净化系统停运时水景湿地的水质迅速恶化,停运6d后COD、TN、TP分别升至99、0.13、2.60 mg/L;系统重新运行后能达到较好的水质修复效果,水景水体中的COD、TP、TN和藻类生物量较快下降,运行18 d后COD、TN、TP和叶绿素a分别控制在50 mg/L、0.3 mg/L、0.036 mg/L和12 μg/L以下.这表明生态净化系统能够迅速改善并维持水景湿地水质.  相似文献   
7.
水质的生物毒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是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生物检测技术随着各学科间交叉发展的深入而产生了新的活力。该文综述了当前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的主要类型以及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水毒理学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温州市温瑞塘河水环境治理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州市温瑞塘河水环境的特点作了介绍,并对今后温瑞塘河的水环境发展趋势作了探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必须在水系独立的基础上开展局部治理,实施水生态恢复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遮光曝气组合法控制微囊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遮光对微囊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论文考察了曝气对微囊藻消亡的促进作用,探索了遮光条件下水柱中微囊藻的垂直迁移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连续流水柱试验,考察遮光曝气组合法对微囊藻的消除作用。试验表明,遮光条件下曝气不仅能加速藻类消亡,还能有效起到复氧作用,当气水比为1∶1时,在第6d水中叶绿素a(Chla)的下降率达到74.3%,溶解氧可保持在3.8mg/L左右;在入射光照度100lux遮光条件下,水柱中微囊藻3h后出现明显的表面浮聚现象;组合工艺在含藻水停留时间为4d的条件下,试验期间Chla的平均下降率在75%以上,出水溶解氧保持在4mg/L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悬浮泥沙与长江原水CODMn的关系开展试验研究,发现悬沙对CODMn衰减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水温和悬沙浓度的上升,原水CODMn衰减速率系数增加;原水中悬沙颗粒粒径分布直接影响CODMn衰减过程,细颗粒含量越高,CODMn衰减速率系数越大.现场研究显示,沉淀作用和悬沙表面的生物降解作用是陈行水库原水CODMn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