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鼠标的配合,在Excel表格中,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迅速演化出丰富多彩的成批规律化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填入一系列有规律的数字,比如我们常见到的各种序号(1、2、3、……)、工厂车间中机器零件尺寸或工程参数中按一定级差变化的数字序列(5cm、10cm、15cm……3、5、7、9……)。输入这些数值最笨的办法是手工输入,不懂Excel的人常这样干的;高级一点的办法是先输入两个相邻的数字,再选定这两个已知数据,然后根据这两个数字结合填充柄来自动填写序列。但这两种办法都有其局限性,不够灵活。实际上,还有更灵活的办法,只需一个起始数字,然后用鼠标右键或 相似文献
2.
张昌青;谷怀壮;马东东;王栋;刘恩荣;张鹏省 《电焊机》2025,(3):40-47
微型搅拌摩擦焊(Micro Friction Stir Welding,μFSW)焊接过程中,由于搅拌工具尺寸的急剧减小造成产热不足及塑性金属流动差,导致表面成形不良以及内部孔洞、隧道等缺陷,因此搅拌工具的轴肩增加螺线结构来增强塑性金属的流动性被广泛采用。轴肩形貌的内凹提供了塑性金属流动空间,而工具与材料接触面积的增加也可提高摩擦产热。鉴于此,设计了轴肩形貌三螺旋线形貌(Ⅰ型)与内凹加三螺旋线(Ⅱ型)的两种搅拌工具,对板厚为0.5 mm的7075-T6铝合金进行超薄板搅拌摩擦焊对比试验,通过对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横向力以及轴向力电信号的采集、焊接接头微观金相组织的观察及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Ⅱ型相比于Ⅰ型工具焊接过程的峰值温度高出6%、塑性金属的流动行为由水平流动转变为内敛向上的空间流动、接头力学性能的抗拉强度提高11%,屈服强度提高2%,断后延伸率提高19.2%。试验表明,轴肩形貌采用内凹加三螺旋线有助于增加焊接过程的产热、促进塑性金属的流动及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林静怡;梁音;施佳泽;马东东;黎海洋;梁恒礼 《广州化工》2025,(2):112-115+125
为了解广东省矿区农用土壤污染现状,通过筛选公开发表的矿区和非矿区农用土壤文献数据,结合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地累积评价法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农用土壤中的Pb、Cd、Cr、As、Zn元素含量的超标倍数分别达到广东省背景值的5.33、20.89、3.75、6.88和5.12倍,非矿区农用土壤中分别为1.17、3.96、1.00、1.80、1.88倍;内梅罗污染综合评价法表明,矿区农用土壤达到了重度污染级程度,非矿区农用土壤则处于警戒级;地累积评价法结果显示,在5种重金属元素中,Cd、Cu元素的污染程度最严重,其中矿区农用土壤中Cd的污染范围达到了100%。研究表明,广东省矿区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应重点监测其周边土壤污染,关注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使用分析纯CaCO3、Al2O3与CaSO4·2H2O配料,在1375℃、保温2 h的条件下合成了纯物相硫铝酸钙3CaO·3Al2O3·CaSO4(C4A3S),对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碳碱浓度、苛碱浓度、溶出温度、溶出时间、粒度等因素对C4A3S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4A3S的氧化铝溶出性能随着碳碱与苛碱浓度的增加先提高,之后趋于稳定。粒度越小,溶出率越高。与七铝酸十二钙12CaO·7Al2O3(C12A7)相比,C4A3S的孔洞状结构使其氧化铝更易溶出,在10 min时氧化铝溶出率即达到98%以上,且溶出所需的碳碱浓度与溶出温度均低于C12A7。在最佳条件:碳碱80 g·L-1、苛碱10 g·L-1、溶出温度80℃、溶出时间10 min下,C4A3S的氧化铝溶出率为98.76%。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解决铝/钢摩擦焊接头在热电耦合后失效的问题,探究过渡元素对热电耦合后接头力学性能与界面组织的影响机理。方法 采用刷镀法在Q235钢棒端面添加过渡元素Ag并与1060纯铝棒进行连续驱动摩擦焊接,与未添加Ag的接头一起开展为期56 d、静载40 kg、高温300 ℃、直流60 A的热电耦合实验,对比分析热电耦合影响下未添加Ag与添加Ag两种接头力学性能与界面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 经过热电耦合处理后的接头界面发生脆断,其抗拉强度为原始接头的96.2%,伸长量为原始接头的28.9%,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出现裂纹、孔洞等缺陷。添加过渡元素Ag后,接头抗拉强度为原始接头的98.2%,断裂部位为铝母材并出现颈缩,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未出现裂纹、孔洞等缺陷。结论 在为期56 d、静载40 kg、高温300 ℃、直流60 A的热电耦合作用下,添加过渡元素Ag的铝/钢接头可以维持原始接头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组织。 相似文献
6.
7.
含片理板岩在物理力学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综合考虑片理角度(?)和加载方向(θ)两个影响因素开展板岩巴西劈裂试验,对片理面的三维结构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片理面三维结构效应对板岩力学强度和破坏特征有显著影响,不同片理角度条件下巴西劈裂强度随加载方向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2)在片理角度较小或较大的情况下,即0°≤?≤15°或75°≤?≤90°,破坏面的三维空间效应不明显,圆盘正反两面的宏观裂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当?和θ均位于[30°,60°]内,2种因素的耦合作用使破坏面呈现三维空间分布的特点,圆盘正反两面的宏观裂纹呈现近似反对称的位置关系。(3)板岩在巴西劈裂试验中的储能能力与片理角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巴西劈裂强度呈正相关关系。(4)片理角度对巴西劈裂强度的影响更显著,加载方向对破坏形式的影响更显著。随片理角度增加,巴西劈裂强度和能量的各向异性比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即各向异性越来越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横观各向同性岩石张拉力学特性分析提供参考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温和应力耦合下的岩石力学特性是深部资源开发研究热点之一,自主研制实时高温真三轴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以下3个子系统构成:全刚性力学加载系统、高温温控系统和伺服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可真实模拟岩石在深部地层中温度应力场耦合环境,采用50 mm×50 mm×100 mm的标准岩石试样最高可在460℃(岩样表面温度)温度下进行单轴、常规三轴、真三轴、蠕变与循环加卸载等多种应力路径试验;3个方向(σ1,σ2,σ3)独立加载控制,其中σ1方向最大输出应力为1 000 MPa,σ2与σ3方向最大输出应力为200 MPa;高温温度控制系统由六回路可拆卸式柔性加热组件与气凝胶保温套组成,采用温控箱对每一回路进行单独温度监控,实现对岩样的实时加热和监控;热塑模具钢和水冷循环系统可保证高温下试验系统的整体刚度与工作稳定性,高精度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和磁制位移传感器,可在实时高温下实现多种应力路径试验中3个方向位移与压力的精准伺服监测。通过对比实时高温真三轴试验系统与常规三轴试验系统的试验结果,验证实时高温真三轴试验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然后,进行花岗岩实时高温真三轴试验,研究温度和中间主应力(σ2)对花岗岩的力学性质的影响,400℃高温对花岗岩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具有增强作用,中间主应力(σ2)对400℃高温下花岗岩的强度和峰值应变有增加作用,对室温(RT)下花岗岩的强度有增强作用和第三主应力方向峰值应变(ε_3~p)有减小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利用、核废料处置库建设以及深部岩体工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工艺参数对TC4钛合金电解加工速率及加工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频率、占空比及加工间隙对加工速度及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F检验,对加工参数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工件表面形貌及测量工件表面粗糙度。建立了电解液内流场数值仿真模型,获得了电解加工过程中加工区域电解液流动的规律。结果 本研究中电解加工频率及加工间隙对电解加工材料去除量的影响显著,占空比对材料去除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加工间隙为0.2 mm、加工频率为100 Hz的条件下,材料去除量最大,为0.261 g,表面粗糙度最低,为0.484 μm。降低加工间隙或提高加工频率,均有利于提高材料去除量,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电解加工区域内的电解液流速分布规律与电解加工区域加工深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电解加工频率及加工间隙对电解加工速率及电解加工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应减小加工间隙,提高加工频率,以提高电解加工速率,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区域内,电解液流速分布的均匀性对工件加工表面的均一性有一定影响,应合理设计夹具,以提高加工区域内电解液流速均匀性,从而提升加工表面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一个新的连续驱动摩擦焊接头热-力耦合过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试验过程接头温度场、应力应变分布规律,通过与实际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得出如下结论:热循环过程中,冷却及低温保温过程是热应力最大的阶段;接头颈缩形貌和产生位置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颈缩位置与实际试验相对误差为6%,颈缩现象的本质是铝在自由膨胀收缩时应力超过强度极限产生的塑性变形.在拉伸断口观察到解理断裂圆环,其位置、宽度与模拟结果的应变集中区域吻合度高.该模型较准确的模拟了连续驱动摩擦焊接头的热-力耦合过程,为实际生产和工艺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