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6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MEVVA源和高能气体离子源对刀具不锈钢(AISI420)分别进行N离子、Ag离子和Ag/N离子复合注入,并对注入后的试样进行了硬度、耐磨及抗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N离子的注入能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Ag离子的注入使不锈钢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Ag/N离子复合注入使刀具不锈钢的硬度提高了57%,摩擦系数减小了25%,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为95%。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温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将硅锰脱氧钢基体和六元复合氧化物MnO-SiO_2-Al_2O_3-CaO-MgO-FeO制作成扩散偶,揭示了扩散偶在1 273 K保温热处理10 h后"钢基体-氧化物"两者界面反应规律,探索了FeO对该界面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热处理下复合氧化物MnO-SiO_2-Al_2O_3-CaO-MgO与硅锰脱氧钢之间的界面反应会导致FeO大量分解生成铁以及氧,靠近交界面处氧化物内部生成金属单质铁颗粒,过剩的氧扩散至钢基体交界面处与硅、锰生成大量硅锰类氧化物颗粒。  相似文献   
3.
Q345E钢(/%:0.14 ~0.17C、0.20 ~0.30Si、1.28~1.38Mn、≤0.011P、≤0.005S、0.015~0.030Al、0.032~0.045V)大圆坯的生产流程为65 t LD-LF-VD-φ600 mm圆坯CC工艺.通过出钢时滑板挡渣,加入预熔合成渣(/%:40~ 50CaO、≤9SiO2、30 ~40Al2O3、3~7MgO、8~10Al)、钢芯铝、脱氧剂和合金,控制拉速0.22 m/min,32 t中间包钢水过热度(25±5)℃,恒液面900 mm,全程保护浇铸和电磁搅拌等措施,试生产法兰用Q345E钢φ600mm连铸圆坯.生产结果表明,铸坯表面无可见冷疤、鼓肚等缺陷,中心缩孔0.5级,中心疏松1.0级,碳偏析≤1.09,-50℃低温冲击功超过100J,完全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电炉粉尘(EAFD)中提取的Zn2+、铁鳞中提取的Fe3+和六水合氯化镍(NiCl2·6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直接制备合成尖晶石型Ni ZnFe2O4。首先探讨了焙烧温度、NaOH与EAFD质量比和焙烧时间对电炉粉尘中Zn2+提取率以及HCl浓度对铁鳞中Fe3+浸出率的影响,然后分析了Ni ZnFe2O4合成条件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OH与EAFD质量比为1∶1,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1h时,电炉粉尘中锌的提取率为88.77%;当HCl浓度为1.75mol/L时,铁鳞中Fe3+浸出率为96.89%。当EAFD中提取的Zn2+、铁鳞中提取的Fe3+和NiCl2·6H2O的摩尔比控制为1∶20∶9时,可以成功制备尖晶石型Ni-ZnFe2O4,并且对合成的Ni ZnFe2O4进行热处理之后可以显著提高其磁性能,当热处理温度从150℃提高到450℃时,尖晶石型Ni-ZnFe2O4的饱和磁感应强度从13.35(A·m2)/kg增长到40.06(A·m2)/kg。  相似文献   
5.
在316L不锈钢网基底上利用水热法分别生长出Mo S2纳米片和Ni Co2O4纳米针,用同样的方法在生长有Mo S2纳米片的不锈钢网上二次负载Ni Co2O4纳米针制得了Ni Co2O4/Mo S2复合结构。利用SEM、TEM及XRD等手段对复合结构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材料的析氢性能。结果表明,Ni Co2O4/Mo S2复合结构表现最佳,在析氢反应过程中起始过电位仅为65 m V,Tafel斜率为108 m V/dec,当电流密度达到100 m A/cm2时,过电位仅219.6 m V,且循环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Q345E钢Φ600 mm大圆坯凝固传热模型,利用Procast软件对其连铸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射钉试验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浇铸温度对铸坯的表面与中心温度以及固液相分布影响很小;拉速每增加0.02 m/min,铸坯表面温度无明显变化,糊状区向前移动,凝固末端离结晶器液面距离增加约1.75 m;二冷比水量每增加0.01 L/kg,其二冷区表面温度约降低30℃,糊状区向后移动少量,凝固末端后移0.3 m左右;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浇铸温度1 539℃、拉速0.22 m/min、二冷比水量0.08 L/kg。实际生产的Q345E钢Φ600 mm大圆坯中心缩孔0.5级,中心疏松1.0级,碳偏析指数不大于1.09,完全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280 mm×350 mm五流连铸35 t中间包第3流铸坯质量探伤不合格率较高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几何相似比1:3水模型模拟,研究了控流装置对中间包钢液流动特性的影响,优化中间包流场。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控流装置结构不合理,各流一致性差,尤其第3流短路流明显;采用中墙开两孔的2~#挡墙+圆形加檐的B型湍流控制器后,各流一致性明显改善,第3流短路流消除,其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了242.1 s,同时中间包活塞区体积增加了5.7%,死区体积减小了1.1%,冲击区钢液流动平稳。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不锈钢的抗菌性能、抗腐蚀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首次以Cu,Zn代替Ag,利用辉光等离子体法在AISB304不锈钢表面同时渗入Cu,Zn金属离子,制备了性能优良的抗菌不锈钢。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渗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研究了抗菌不锈钢的耐蚀性能,以平板菌落计数法测试了不锈钢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渗层厚度约4μm,主要成分为铜锌合金,对大肠杆茼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达100%;抗菌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明显优于AISI304不锈钢。  相似文献   
9.
五流大方坯中间包流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钢厂五流大方坯中间包3流铸坯探伤不合格率较高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结构中间包钢液的流场。结果表明,该钢厂现使用的中间包结构不合理,近流有短路流出现,且各流差异较大,不利于去除钢液中的夹杂物和提高各流间钢液的均匀性;采用大冲击区,挡墙中墙不开孔、侧墙开4个孔,设置2个坝的中间包结构最佳;中间包结构优化后,消除了近流的短路流,中间包钢液平均停留时间达652.9 s,各流示踪剂浓度的标准差仅为0.011 9,死区体积分数也仅为21.96%,既有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也保证了各流间钢液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Q345钢宽板坯实际生产条件,建立宽板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来确定其凝固末端位置,并采用射钉法验证及修正.结果表明:射钉试验测量结果与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结果误差在±1.3%以内,模型计算结果能真实反映此钢种宽板坯凝固末端位置.在典型拉速1.15 m/min下,200 mm厚宽板坯两相区位于距结晶器液面13.32~20.95 m处;在典型拉速0.95 m/min下,250 mm厚宽板坯两相区位于距结晶器液面16.16~23.45m处;在典型拉速0.80 m/min下,300mm厚宽板坯两相区位于距结晶器液面19.34~27.65m处.不同拉速及铸坯厚度下,凝固末端位置差别较大.采用优化的轻压下技术后,Q345宽板坯中心偏析Ⅰ级内平均合格率由85.4%提高到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