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5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氟化石墨为反应原料,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插层剂,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氟化石墨烯。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氟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物质结构和晶相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氟化石墨烯的分散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得单层的氟化石墨烯,并且发现氟化石墨烯在NMP或乙醇溶剂中、超声时间3h以及超声功率为300W时都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还原-改性-再还原的方法制备芳基重氮盐改性石墨烯(S-RGO),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S-RGO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吸附时间、溶液pH值、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S-RGO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探究其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RGO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8.7%;S-RGO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S-RGO和MB之间的吸附既有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π-π键相互作用,又有静电作用,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榆林市科技创新驱动高端能化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与能化产业的融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决超大规模电路高度集成所引起的RC延迟、信号串扰、能耗及噪声等一系列问题,制备具有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方法分别采用液相剥离法和两步法制备了氟化石墨烯溶液和聚酰胺酸前驱体溶液,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并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精密阻抗分析仪,对氟化石墨烯、聚酰亚胺及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氟化石墨烯和聚酰亚胺成功复合得到了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且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由3.63降到了2.52。结论成功制备了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  相似文献   
5.
针对陕北榆林地区中低温煤焦油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陕北榆林地区中低温煤焦油轻质油为原料,丙三醇水溶液为萃取剂,采用超声萃取法萃取中低温煤焦油轻质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考察丙三醇添加量、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超声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酚类化合物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三醇添加量对萃取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超声温度对萃取结果的影响较小。最佳萃取条件为:丙三醇与轻质油质量比3.5∶1,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25%,萃取温度55℃,超声频率25 k Hz,酚类化合物萃取率高达93.9%。  相似文献   
6.
丙烯热解炭过程的气相产物分析和动力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为碳源,在700℃~1200℃进行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对反应过程中的气体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采用磁悬浮天平实时称量反应过程中的固相产物进行动力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丙烯分解形成热解炭的机理。气相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丙烯热解过程产生30多种芳香化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主要反应生成物由萘转变为苯;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800℃~1000℃的活化能为137±25kJ/mol,生成乙炔的基元反应控制固相产物的形成。当温度高于1000℃时,沉积行为由气相分子通过边界向固相表面扩散和气相成核共同控制,形成热解炭的主要物质逐渐由苯转变为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如乙烃,乙烯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阻法测量了红枣的共晶点温度,其值为-32℃。在实验室冻干机上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冻结速度、枣片厚度、冻结温度和冻结时间对红枣预冻结的影响情况,得到了红枣冻干过程的冻结工艺最优参数为:冻结速度-1.0℃/min,枣片厚度8 mm,冻结温度-38℃,冻结时间210 min。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为气源,在800℃~1200℃进行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碳。研究了温度、压力和滞留时间对沉积速率和气相产物的影响。采用磁悬浮天平原位实时称量反应过程中的固相产物进行动力学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半定量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的气体产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800℃~1000℃内活化能为137 kJ/mol±25 kJ/mol,沉积过程为化学动力学控制;高于1000℃时,沉积行为由气相分子的传质和气相成核控制。压力和滞留时间对沉积速率的影响说明,热解碳是经过一系列气相反应和固体表面反应后获得。气相产物分析说明,不同控制机制时形成热解碳的主要物质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丙烯分解形成热解碳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青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采用FACTSAGE计算软件,重点对MTS/H2体系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进行了均相平衡计算,评价了体系中主要化合物对沉积碳化硅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温和高压下,SICl4和CH4的含量最多,不饱和物质和自由基的含量非常少,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下降可显著提高不饱和物质和自由基的浓度;高温和低压下,SiCl2和C2H2可能是形成碳和硅的主要先驱体,其它稳定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和硅烷等由于浓度太小和表面反应粘结系数低,对碳化硅的沉积可以不予考虑;体系中几乎没有含Si-C和Si-Si键的物质,说明碳化硅是经过碳和硅独立形成,二者的相对速率决定了碳硅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缓解市场对聚酰亚胺的迫切需求,制备聚酰胺酸前驱体溶液和聚酰亚胺薄膜,并讨论工艺参数对聚酰亚胺特性黏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两步法和热亚胺化制备了聚酰胺酸前驱体溶液和聚酰亚胺薄膜,对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体系含水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并通过乌氏黏度计、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薄膜的黏度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 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BTDA/ODA摩尔比1.02,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4h,体系含水量0%.由此制得了黏度较高的聚酰胺酸溶液,并通过热亚胺化制备了结构完整的聚酰亚胺薄膜.结论 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均一、透明,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