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3篇
冶金工业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ER70S-6焊丝钢在粗轧后出现的褶皱缺陷,利用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第三道次椭圆孔入口轧件的高度对该道次应力应变及金属流动规律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第3架轧机轧件入口高度减小2 mm时,粗轧后褶皱平均深度由126.46μm减小为83.47μm。  相似文献   
2.
连铸坯组织影响混晶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轧制 Nb微合金化 Q 345 C板材时部分产品组织中出现的带状混晶现象 ,利用扫描、透射电镜以及能谱分析观察了铌的质量分数为 0 .0 5 2 %的 Q345 C钢连铸坯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 ,不同部位连铸坯组织晶粒尺寸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面的约 30~ 5 0μm增大到中部的 15 0~ 2 0 0μm,这是导致成品组织中出现混晶带状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Q345含Nb低碳钢CSP轧制时动态再结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leeble -1 50 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研究了包钢生产的含NbQ3 4 5C低碳钢( % :0 0 56C ,1 2 0Mn ,0 . 0 52Nb ,0 . 0 3 3V ,0 .0 1 2Ti,0 0 .0 52N) 52mm连铸坯在CSP(紧凑式带材生产)轧制时的高温变形过程中真应力应变曲线,回归得出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和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Z =9.70×1 0 11exp( 2 5εc)和Z =1 .77×1 0 12 exp( 1 5.8εs) ,式中Z- 变形因子,εc -开始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形量,εs -发生完全再结晶的临界变形量。利用动态再结晶判定图,避开轧制道次间的部分再结晶区进行轧制,可有效地降低钢板中的混晶组织。  相似文献   
4.
 通过低碳铝镇静钢CSP CDCM BA流程的工业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专用拉伸试验机等设备,测定了热轧、冷轧、退火和平整后钢板的组织、织构、力学性能和基本成形性能,并对其特征、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验证了退火平整板r值的变化与{111}/{100}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增加{111}和减少{100}织构组分对提高薄钢板成形性能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钢帘线生产对碳偏析程度的要求,通过对72A帘线钢小方坯进行热扩散试验,摸索了加热参数对中心最大碳偏析度的影响规律,以期指导钢坯加热工艺的制定.结果表明,72A帘线钢连铸小方坯的最大碳偏析均出现在其几何中心区域;延长热扩散时间和提高保温温度,均有助于中心碳偏析的改善;采用1060 ℃保温10 h与1160 ℃保温6 h,中心碳偏析的热扩散效果相当,基本都可以满足钢帘线生产需要;1060 ℃保温时的热扩散回归方程显示,试验钢条件下,通过热扩散彻底消除中心碳偏析,几乎不可能也不现实,只能作为改善中心碳偏析的弥补手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Φ8 mm、Φ10 mm规格HRB500盘条的产品质量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通过优化化学成分和微合金化物料,合理控轧控冷,依靠微合金化元素的沉淀强化和细化晶粒效果来稳定盘条线圈内的性能。工艺优化前后产品质量对比表明:优化后盘条线圈内搭接点与非搭接点力学性能指标差值明显降低,屈服强度最大差值从50 MPa降至20 MPa、抗拉强度最大差值从70 MPa降至25 MPa、伸长最大差值从4.0%降至2.0%,盘条线圈内力学性能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焊丝用钢ER70S-6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光学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组织演变规律,利用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焊丝用钢的断面收缩率与抗拉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CT曲线中主要分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4个转变区;随冷速由0.1℃/s逐渐增加至20℃/s,室温组织发生一系列变化,由最初的两相组织:铁素体与珠光体,最终演变为三相组织:铁素体、贝氏体与马氏体;随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持续降低,断面收缩率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800~1150℃范围内,断面收缩率均高于90%,钢坯具备良好的高温热塑性能,故钢坯矫直温度可选择此温度区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变量法精确确定了吨钢入炉铁水量调整后转炉系统的热量亏空,通过优化调整转炉造渣物料结构,减少强冷却效果物料的使用量,配加反应速度快、升温效率高的碳-硅质发热剂,稳定解决了吨钢铁水量降低所带来的转炉系统热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入炉废钢比。在工业生产顺行的基础上,80 t转炉入炉铁水量由860 kg/t钢降低到800 kg/t钢。  相似文献   
9.
钢材在线热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线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在钢板、钢管、型材、线材生产领域,说明了在线热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状况.阐述了随着先进生产设备的建立,应用在线热处理技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