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4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8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王耀民  姜锋  王庆超  闫学峰  杨志南  张福成 《钢铁》2022,57(11):113-122
 开发更高性能的钢铁材料是促进“双碳”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入碳扩散是制备超高强度-高塑性复合钢的有效方法。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真空热轧的方式制备不同层数的复合钢。通过增加层数,减小了复合钢内各层的厚度,复合钢在1 150 ℃热轧复合后继续保温过程,实现碳元素从高碳层向低碳层的扩散。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I-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组织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测量了元素分配情况,并进行了硬度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层数的增加,复合钢内碳元素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马氏体层内部的碳含量逐渐升高,奥氏体层内部的碳含量逐渐降低,碳元素浓度差逐渐降低。同时,复合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总伸长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复合钢内层数为9、11层时,其强度和塑性均超过单层马氏体钢;均匀伸长率随复合钢层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15层复合钢取得了最大值(约10.1%)。9层复合钢获得了最佳的强度和塑性组合,与单层马氏体钢相比,抗拉强度(1 733 MPa)和伸长率(23.6%)分别提高了60 MPa和7.1%;同时其塑性也超过了单层奥氏体钢。此外,随着层数的增加,也导致奥氏体层比例逐渐提高,导致15层复合钢的强度低于单层马氏体钢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使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尼龙612/6共聚物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尼龙612/6共聚物在N_2中的热降解过程为一步反应,降解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线性升高。其特征热降解温度T_f~0=478.09℃、T_p~0=467.10℃、平衡降解温度T_0~0=445.17℃。通过Kissinger方程、Flynn-Wall-Ozawa方程求得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38.86、225.46 kJ/mol;指前因子lnA=31.20;使用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出不同升温速率下平均热降解活化能为228.36 kJ/mol,指前因子lnA为28.65,其接近于R_2分解机理并证明了尼龙612/6的热降解过程为球形生长,相边界反应,减速型降解曲线。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聚合添加催化剂的方法制备聚酰胺6预聚物,研究催化剂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氮气含水量及氮气流量对固相聚合产物相对黏度及增黏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含量在0.24~3.7mmol/kg时,产物相对黏度随催化剂含量增加单调递增,未发现增黏速率阈值。反应温度在150℃~170℃时,升高温度有利于提升催化固相聚合增黏速率;产物达到同等相对黏度时,与不加催化剂原样比较,添加1.1mmol/kg催化剂后所需反应温度至少可降低20℃。反应时间在24小时内,催化固相聚合产物增黏速率随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24h产物最大相对黏度可达7.5;同时,当产物相对黏度达到3.46时,催化固相聚合所需时间最短可减少至不加催化剂的1/8。催化剂对水耐受性良好,氮气含水量为2%时,24h增黏速率可达到0.0775h-1,是未加催化剂样品的3.2倍。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对2124-T851铝合金板材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裂纹扩展以穿晶为主,随晶粒取向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择优性。当裂纹扩展到晶界时,由于相邻晶粒间存在的取向差,裂纹会偏离其正常扩展路径而发生偏转,而晶内的裂纹偏转则更多是因为粗大第二相粒子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协调变形能力差引起的。裂纹扩展过程中发生裂纹分叉与特定的晶体学方向有关,是由于裂纹尖端多个等效{111}<110>滑移系的同时开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了Al-Zn-Mg-Zr和Al-Zn-Mg-Zr-Sc-Yb合金板材,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观察、XRD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不同状态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Al-Zn-Mg-Zr合金相比,Al-Zn-Mg-Zr-ScYb合金板材的冷轧态金相组织为更细小的纤维组织,固溶态较多地保留了未再结晶组织,固溶-时效后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比Al-Zn-Mg-Zr合金板材的分别提高了75 N/mm~2和67 N/mm~2。  相似文献   
7.
可靠性分析是火箭导弹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单元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为火箭导弹发射的成功提供保障,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单元测试数据进行可靠性评估。在此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单元测试数据可靠性分析方法,并应用了灰色综合评估法对某型号产品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处理状态下B93高强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成分分布,并分析探讨了其显微组织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B93合金铸态组织中,主要元素Zn、Mg和Cu在晶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形成骨骼状η(MgZn2)相和T(AlZnMgCu)相以及块状Al6(CuFe)相。热处理后,骨骼状相容易发生溶解,块状Al6(CuFe)相回溶较困难,Cu元素的偏析很难完全消除。合金棒材经过挤压后,T相(AlZnMgCu)和Al6(CuFe)相发生大幅度破碎,呈小尺寸碎粒子沿挤压方向分布,铸锭芯部出现S(Al2CuMg)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扫描、透射电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电导率测量等途径,研究了B93пч合金在固溶及双级时效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规律,探讨了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B93пч合金棒材中的条状η和T相在固溶过程中明显溶入基体,而大块状和圆片状η和T相也部分溶入基体,变为小块状和小圆片状。Al6(CuFe)相未能溶入基体,仍呈较大块状。经过逐步提高二级时效温度的双级时效后,合金强度降低,主要原因是基体析出相发生η′相向η相的转变,析出相长大粗化,密度降低。双级时效后还出现了晶间无沉淀析出带,并且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宽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SEM背散射扫描和能谱分析、金相试验技术,研究了时效工艺对固溶-冷拉处理过程中,用Sn和Bi微合金化对无Pb易切削Al-Mg-Si合金棒材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的时效热处理工艺为170℃×8h。单独添加Sn的合金的物相组成除了Al基体,还有低熔点Mg2Sn和AlMnSi相,而联合添加Sn,Bi的合金组织由Al基体,低熔点Mg3Bi2与少量Sn和Bi单质以及AlMnSi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