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74篇
机械仪表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Mnl3Cr2高锰钢进行了爆炸硬化处理。以鹅卵石为磨料,在MLD-10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爆炸硬化处理前后Mnl3Cr2高锰钢的冲击磨损性能,以探讨爆炸硬化对Mnl3Cr2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爆后高锰钢在低冲击能量下使用,其冲击耐磨性得到提高,当冲击功为0.5J时,爆后高锰钢耐磨性为10.8,达到最佳;在高冲击能量下磨损,其冲击耐磨性低于爆前高锰钢,且爆后高锰钢的冲击耐磨性随冲击功的增加大幅下降。爆炸硬化使高锰钢表层硬度和冲击韧性产生变化,是高锰钢冲击耐磨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分析阐述了已有的纯金属热型连铸一维稳态传热模型的特性;在当量热导率、当量换热系数和固液界面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铸型温度与拉铸速度之间保持近似直线的关系.给出了由实验数据线性回归和解析解迭代计算来确定铸型与金属间当量热导率和铸坯冷却当量换热系数的方法;用所得这两个参数值计算的铸型温度、拉铸速度和固液界面位置之间的匹配关系与实验结果完全相符.所述一维稳态传热模型及其解析解用于铸坯直径不大于4 mm的纯金属热型连铸过程的定量计算与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TiC硬质合金/碳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TiC硬质合金/碳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界面上有一断续的熔合层,层厚约10μm,层内为尺寸位于几十个~几百个纳米之间的纳米或亚微米超细晶粒,组成相为铁素体、奥氏体和少量TiC.在界面附近碳钢侧可以看到明显的流线状组织特征,铁索体具有板条状马氏体的结构特征,珠光体层片间距减小,呈流线分布.焊接过程中Ti向钢中扩散15μm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试样进行深度腐蚀,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不同碳含量的V9Cr5Mo2高速钢中碳化物的三维形貌,并进一步讨论了碳化物的形态与合金凝固结晶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V9Cr5Mo2高速钢中碳化物主要由VC及以铬、钼为主的复合碳化物组成;共晶VC为枝晶状,先析出VC为不规则块状、开花状、卵石堆积状及团球状;以铬为主的复合碳化物为曲面板条状f;富钼复合碳化物为鱼骨状.合金中含碳量1.6%时,碳化钒主要为共晶VC,碳含量为2.5%时,VC主要为大量共晶VC及部分不规则团块状、开花状的初生VC;碳含量为3.2%及4.2%时,VC为大量初生VC.随着含碳量的增加,VC的形态也由卵石堆积状向分散分布的团球状转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能量分散谱仪对高钒高速钢中合金碳化物——碳化钒的精细结构及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碳化钒中由于碳的有序缺位形成了V6C5简单六方超点阵结构;碳化钒内有大量纳米微粒子存在;微粒子处Cr、Mo和Fe元素含量较高,尤其是Mo元素,可高达20%(质量分数)以上.  相似文献   
6.
烧结温度对钢结硬质合金覆层/碳素钢结合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烧结技术成功地将爆炸压制后的钢结硬质合金粉末复合在碳素钢的表面。为判断钢结硬质合金覆层/碳素钢基体之间的冶金结合状况,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在1340-1350℃温度下烧结,钢结硬质合金覆层/碳素钢基体之间产生冶金结合,并且在1350℃下烧结界面冶金结合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7.
高建平  李炎  魏世忠  龙锐 《工具技术》2007,41(11):24-27
在烧结温度为1350℃时,采用液相烧结法将爆炸压实后的钢结硬质合金粉末复合在碳钢表面,获得了覆层材料。对界面的组织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区的组织为珠光体,有新相M23C6、Fe3W3C生成,剪切强度为106MPa,在覆层/碳钢的界面结合处,存在有覆层的高硬度到钢基体低硬度的狭窄过渡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新型高钒高速钢在1 000 ℃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却速率冷却时的相变膨胀曲线,并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存在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当冷却速率在0.25 ℃/s时,能获得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混合组织;马氏体开始转变的临界冷却速率约为0.5 ℃/s,其开始转变点Ms低于200 ℃,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残余奥氏体量对高钒高速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改变高钒高速钢淬火加热温度和回火温度获得不同残余奥氏体量,研究了残余奥氏体量对硬度、冲击韧性和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加热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回火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减少。随残余奥氏体量增加,硬度呈二次曲线状先升高后降低,冲击韧性近似直线升高,磨损量呈二次曲线状先下降后升高。残余奥氏体量为20%~40%(vol%)时,高钒高速钢的硬度高,冲击韧性适中,磨粒磨损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爆炸压制法压实钢结硬质合金粉末,采用低真空液相烧结扩散复合法将压实后的钢结硬质合金粉末与碳钢成功复合,制得TLMW50/碳钢复合材料.利用EDS、SEM和电子拉伸试验机对TLMW50-碳钢复合过程及界面结合强度进行研究和测试,结果表明:在1350℃真空液相烧结过程中,钢结硬质合金粉末中各元素及硬质相分解出的C、W元素在烧结时相互扩散;钢结硬质合金TLMW50/碳钢试样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值与钢结硬质合金TLMW50本身的相应力学性能接近,界面复合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