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微细电火花分层扫描加工过程中,电极端部及零件轮廓横截面容易出现钝圆现象。对其中存在的放电脉冲在正负两极产生的积分蚀除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典型的中空工具电极,结合设计的微细电火花单道扫描加工仿真软件,开展了中空电极在旋转和不旋转两种条件下的单道扫描加工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对工具电极与试件截面轮廓的测量结果表明,微细电火花单道扫描加工中,放电脉冲对两极存在差异化的积分蚀除作用,该差异受工艺参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厌氧系统降解五氯酚(PCP)能力及PCP对厌氧系统的毒性影响,采用UASB反应器进行了PCP模拟污水连续流试验,考察了不同PCP浓度及负荷条件下系统对PCP和COD的降解去除规律,揭示了PCP对系统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在进水PCP含量从无到开始加入、PCP浓度提高以及PCP负荷提高3个冲击变化阶段,厌氧系统对PCP和COD的去除率均表现出先迅速降低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运行稳定后P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1.2%和83.5%以上.PCP对厌氧系统中微生物种群产生影响,使系统产酸菌由丁酸型菌群为主逐渐演替为丙酸型菌群为主,PCP对系统产甲烷菌活性产生明显抑制,甲烷产量由PCP加入前的12.1L/d降低至加入后的2.5L/d.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研发的一套微细组合电加工样机μEM-200CDS2,介绍了研发过程中探索出的最小脉宽可以达纳秒级的双功能微能脉冲电源以及样机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放电状态的双参数检测技术、工具电极在位多功能磨削技术、工作液稳定供给控制技术等。其中,双功能微能脉冲电源具备主动消电离环节,可以减少脉间的残余电荷放电,有利于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组合电加工样机床身设计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最后,结合小孔的加工试验研究了典型的组合电加工工艺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中,可以并行完成工具电极在位修整与零件加工,有利于提高微小特征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多氯联苯在自然水体中的分布现状与处理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我国自然水体中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现状,探讨了PCBs的生态毒性效应,并提出了控制PCBs危害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然水体中PCBs超标率已达57.6%,有些水体超标倍数极高;水体的底泥是PCBs的富集场所,正成为新的PCBs污染源;我国在PCBs研究方面存在区域性不平衡问题,并且普遍缺乏系统、连续的监测数据。为有效控制PCBs的危害,应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完善管理体系,并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经济评估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应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大庆油田采油五厂十三区聚合物配注站的母液罐中分离到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株CMW,该菌株为G ,杆状,黑色圆形菌落,最适温度为38℃,最佳pH为7.8,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产H2S,严格厌氧.研究表明,该菌株能以聚丙烯酰胺为唯一碳源,降解侧链,部分官能团发生改变,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菌株具有较高的聚丙烯酰胺降解能力,其溶液黏度下降效果显著.通过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以及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鉴定,可能为梭菌属的新种,暂时命名为Clostridium.sticklandiiCMW(GenBank登录号为DQ011249).16S rRNA基因序列较为保守更适合属间的鉴定,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包含tRNAIle和tRNAAla基因,更适合属内种间鉴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底物利用水平的产酸脱硫系统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流试验和间歇式实验探讨了产酸脱硫系统中产酸菌与硫酸盐还厚菌基于底物利用水平的生态学规律.连续流试验采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内加活性炭填料,以糖蜜为碳源,控制进水COD为3000mg/L、COD/SO4^2-=5.0和HRT=11h,结果表明,20d反应器启动成功,运行稳定期硫酸盐去除率可达95%~100%、液相末端产物以乙酸为主.间歇式实验结果表明,产酸脱硫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容易利用产酸菌的发酵产物——氢气和乙醇,乙醇被转化为乙酸.在游离污泥中产酸菌占优势地位,而载体活性炭上硫酸盐还原菌占优势地位,产酸脱硫系统实现了硫酸盐还原菌在载体上的定向富集。  相似文献   
7.
硫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硫化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硫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滴定法测定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的硫化物.在pH>11的条件下,滴定终点突跃明显.测定样品无需前处理,可在3min内完成.测定结果不受挥发酸及无机阴离子的影响.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测定浓度范围宽.检测下限为0 26mg/L.  相似文献   
8.
采用铁碳芬顿—混凝沉淀法对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3.0~3.5、H2O2投加量1.4 mL/L、Fe/C1.5∶1、反应时间30 min、PAM投加量为3.5 mg/L时,CODCr、挥发酚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6.8%、49.5%和78%;B/C由原来的0.222提高到0.479,经铁碳芬顿—混凝沉淀法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可以满足后续生化处理单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微能脉冲电源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放电加工的精度、效率、稳定性等。从减小放电脉冲能量、增大放电间隙、可持续加工的需求出发,探索了一种基于电路共振原理的甚高频(频率在30~300 MHz)微能脉冲电源,突破了现有电火花脉冲电源的工作模式,能产生脉宽极窄、频率极高的脉冲波形,具有纳米级放电蚀除特性,提高了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极限蚀除能力。放电频率为65 MHz时,相对于传统的微能脉冲电源,加工的孔边缘几乎没有重铸层,极大地减轻了在加工过程中的热损伤、重铸层和热影响区等常规缺陷,改善了工件加工的表面质量,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甚高频微能脉冲电源具有良好的放电蚀除特性。  相似文献   
10.
COD对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间歇试验探讨了COD对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OD是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系统中NO3-和SO42-的代谢以及S2-和NO2-的产生状况;当COD为120mg/L时,系统内碳源不足,存在着SRB和DNB对碳源的竞争,竞争中后者占优势,硫酸盐还原程度很小;当碳源充足时,由于受反硝化抑制,S2-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分为碳源充足、反硝化控制和硫酸盐重新还原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时间随COD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系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NO2-积累,其峰值和出现位置随COD不同而不同;NO2-是对SRB产生抑制的主要原因,当系统中NO2--N浓度大于2mg/L时,S2-产生呈下降趋势,SRB活性开始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