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9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84篇
电工技术   345篇
综合类   286篇
化学工业   410篇
金属工艺   235篇
机械仪表   319篇
建筑科学   408篇
矿业工程   289篇
能源动力   74篇
轻工业   564篇
水利工程   152篇
石油天然气   311篇
武器工业   41篇
无线电   4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4篇
冶金工业   156篇
原子能技术   46篇
自动化技术   4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直流发电机(VDCG)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将直流电机算法嵌入到DC/DC变换器控制回路中,使其模拟直流发电机运行特性,提升直流微网直流母线电压的动态稳定性。该控制通过功率分配环实现不同容量储能装置间的功率协调分配,但已有的VDCG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均采用固定励磁磁通作为虚拟电机励磁系数,当再生能源输出功率发生波动或负载发生投切时,直流母线电压会产生稳态电压偏移。为消除母线电压偏移,在详细分析VDCG功率协调控制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虚拟直流发电机励磁补偿控制策略,通过实时补偿VDCG励磁,消除母线电压偏移,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构建储能装置双机并联光储直流微网仿真及实验平台,分别在再生能源功率波动和负载投切情况下对传统固定励磁磁通功率协调VDCG控制及所提VDCG励磁补偿控制策略进行对比仿真及实验验证,证明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各行业.在2021年潮白河生态补水中,为了能够自动识别向阳闸闸前水位,部署了智能识别摄像机,此类设备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水尺智能识别技术,实现水位数据的"所见即所得".通过数据对比与分析,水尺智能识别技术的水位测量精度完全满足水利部SL 61-2015《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利用水尺智能识别技术让监测人员可以进行数据对比,减小人为观测造成的误差,同时可以保存连续性水文数据,提高运行管理能力,完全适用于水务业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张辉 《特种油气藏》2021,28(2):133-138
针对塔里木油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超深裂缝性碎屑岩储层天然裂缝激活方法不明确的问题,根据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对研究区储层天然裂缝发生剪切激活和张性激活条件进行分析,模拟测试了水力压裂和酸化压裂中的裂缝导流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水力压裂中存在相互错动的裂缝导流能力是无错动裂缝的100~1 000倍,无错动裂缝加砂后导流能力超过1 000倍,缝网压裂过程中天然裂缝剪切滑移也会实现增产改造效果,加砂对无错动裂缝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加砂条件下,裂缝是否存在错动对导流能力无本质影响。缝网酸化压裂中充填性天然裂缝在较低闭合应力下(小于20 MPa)酸岩反应时间对导流能力影响不大,在较高闭合应力下,酸岩反应时间越长,充填物溶蚀量越大,导流能力保持程度越高;充填性天然裂缝可以通过酸蚀获得有效导流能力,而非充填性天然裂缝不能通过酸蚀获得有效导流能力。研究成果为库车山前超深储层缝网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胡南  陈雪  张辉  李艾书  李广悦  王永东  丁德馨 《化工学报》2021,72(10):5354-5361
对有钙源条件下Sporosarcina pasteurii诱导碳酸盐-铀共沉淀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能分泌脲酶水解尿素诱导产生方解石并促使其与铀发生共沉淀,使废水中铀的去除率达到95.38%;该细菌能够耐受的铀浓度高达500 mg/L;铀的去除率随Ca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在30℃左右和碱性环境有利于方解石与铀的共沉淀。对沉淀产物进行XRD、SEM-EDS表征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方解石,且包含铀元素;消解分析表明,在方解石形成过程中铀以共沉淀的方式被固定到了沉淀产物中。本研究表明,Sporosarcina pasteurii诱导碳酸盐-铀共沉淀对修复低浓度铀废水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人参、桑椹单味药与药对的水提物、醇提物改善骨质疏松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观察人参、桑椹单味药与药对的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增值率及睾酮分泌影响和药对的水提物及醇提物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值率及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的影响。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分别收集人参、桑椹化学成分及成分与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关键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7.0进行构图和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并应用Autodock软件对潜在药效物质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TM3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药对各浓度细胞增殖率极显著高于单味药各浓度值,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浓度为200 μg/mL时增殖率最高,增殖率分别是97.31%、91.67%(P<0.01),睾酮分泌量分别是3.48、3.06 ng/mL。MC3T3-E1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在药对水提物给药组中200 μg/mL浓度细胞增殖率最高,增殖率为155%;醇提物给药组中100 μg/mL时细胞增殖率最高,增殖率为142.8%;ALP分析结果显示药对水提物给药组及醇提物组均具有明显升高效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8个活性成分,69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收集到257个生物过程,34个分子功能,62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共收集到109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潜在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IL6、ALB、MAPK8、CASP3对接结果能量低于0 kcal/mol。结论:本文揭示了人参-桑椹药对改善骨质疏松症可能的潜在药效物质和作用靶点,为人参-桑椹的开发和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船载激光测距仪动态测距精度检测方法,通过地面固定激光合作目标和船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接收机组成动态基线,采用GNSS事后动态精密单点定位获得高精度的动态基线,进而实现船载激光测距仪动态测距精度检测。利用船载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NSS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可达到11 cm,能够实现米级船载激光测距仪测距精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于璐  张辉  田培根  肖曦  吴岩  张凯 《太阳能学报》2022,43(5):461-467
为提高梯次利用电池可重构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一种梯次利用电池可重构储能系统电池的多级在线安全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可重构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模组的电压、温度等实时监测数据,建立电池及模组的安全评估模型,通过熵权-TOPSIS法对电池电热安全进行量化评估。安全评估方法可在线量化采用不同厂家、批次、种类退役动力电池可重构储能系统的安全状态,依据评估结果实现模组和单体的二级安全预警,完成模组级和单体级的安全风险定位。依据在线安全评估结果,可对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及时进行拓扑重构、能量调度和温度管理,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促进梯次利用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符合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大规模推广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不同网孔模型对过滤器内部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的滤网网孔模型(T型、U型、Z型)对过滤器内部流场的影响,采用CFD软件建立了过滤器及滤网的三维实体及其流场模型.在孔隙率、流速、滤网和过滤器尺寸等工况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三种过滤器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其内部流场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T型、U型、Z型过滤器的流速-压降曲线走势一致,T型设备的曲线斜率最大,Z型次之,U型最小,最大差值为27%;在一定流速下,T型过滤器的压降最大,Z型次之,U型最小;T型滤网网孔面积相对较小,过滤器内部流场较紊乱,压力损失也较大;出水口接管与滤网处的压力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ZIF-67为模板,原位水解制备多级结构Ni-Co-LDH。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温度及U(VI)初始浓度对吸附U(VI)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U(VI)前后Ni-Co-LDH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含氧基团的变化情况,阐明了Ni-Co-LDH对U(VI)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最佳pH为5.0,在该条件下,饱和容量最大的吸附剂为Ni-Co-LDH-180,其吸附容量达到1135.30 mg/g。Ni-Co-LDH-180吸附U(VI)过程与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吻合,且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Ni-Co-LDH-180在含Ca2+、Mg2+、Ni2+、Cu2+、Zn2+、Pb2+、CO32-等杂质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对U(VI)具有较好的选择性。Ni-Co-LDH-180高效吸附U(VI)主要归功于其表面的Ni-OH、Co-OH和Ni-O-Co基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VARI)工艺制备碳纤维/玻璃纤维(碳/玻)层内混杂织物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系统研究了不同混杂比的层内混杂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碳/玻层内混杂复合材料的0°拉伸强度逐渐增加而90°拉伸强度稍有下降;0°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均有上升;弯曲强度稍有降低而弯曲模量逐渐升高;层内剪切强度几乎维持不变;混杂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在混杂比达到1∶1时最高,随碳纤维含量继续增加而下降,碳纤维含量的提高也使混杂复合材料的内耗峰明显下降,界面阻尼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90°拉伸断裂截面发现,不同混杂比的层内混杂复合材料中环氧树脂对纤维浸润充分,几乎没有观察到纤维拔出与基体的气孔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