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了提高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输出力矩,提出了一种微型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方案.所设计的微型控制力矩陀螺用角振动代替了传统控制力矩陀螺的转动,由转子角振动系统及框架角振动系统组成,实现了基于科氏效应的控制力矩输出.通过框架角振动系统的电极位置居中设置及在玻璃上挖槽的设计,避免了静电吸合现象.四个完全相同的微型控制力矩陀螺构成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杠杆的微机械陀螺结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杠杆放大机构的微机械陀螺设计方案,用于提高微机械陀螺的灵敏度和精度。该杠杆放大机构使用在陀螺的驱动模态中,通过杠杆将驱动梳齿位移放大后传递到质量块上,在陀螺驱动模态谐振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大了质量块在驱动方向的运动速度,提高了陀螺敏感模态的科氏力及陀螺表头的机械灵敏度,从而提高陀螺系统的灵敏度和精度。在Coventor-ware中对陀螺结构进行了系统级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长度之比为1∶5.2时,陀螺机械灵敏度放大了5.9倍。因此,通过在微机械陀螺驱动模态中使用杠杆结构可以提高其灵敏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祁连山山地地形起伏剧烈,地下岩性变化快,各种原生和次生噪声十分发育,原始资料信噪比较低等特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资料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提高激发效果的适用措施:①横向上选点激发,如在岩性相同区选择低缓平坦处激发、老地层出露区避开地面断层区段、在岩性接触面附近尽量不设激发点、避开巨厚第四系砾石及干燥冲沟分布区等;②纵向上选择在强波阻抗界面下激发,可有效地降低干扰、增强有效波能量;③采用相对较小的激发药量,降低源致线性噪声和次生噪声强度。将这些措施应用于实际复杂山地地震数据采集,明显地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构造岩性目标与前陆冲断带为酒泉盆地近期的两大勘探领域,构造岩性目标位于凹陷内,该区域地表砾石巨厚,激发接收条件差,资料信噪比低、频带窄,制约了岩性目标和小断块的解释能力。从2005年起在该区开展了地震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适合酒泉盆地的精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资料品质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目的层频宽拓宽,落实了一批有利的构造、岩性目标。  相似文献   
5.
科技简讯     
焦文龙 《小氮肥》1999,(6):17-18
  相似文献   
6.
针对酒泉盆地南缘复杂的高陡逆冲断片地质结构和玉门城区众多建筑、道路以及厂矿的复杂特点,设计优选了适合得到复杂地质构造信息和符合城区施工特点的特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了炮检点的实时动态设计分析,采用激发点的灵活布设、检波点的适度横偏,较好地解决了炮检点的布设以及资料的完整性问题;同时加强激发和接收等配套技术的研究,采用井炮和可控震源联合激发、有针对性地加密激发点,降低了噪音干扰,解决玉门市区的激发和接收问题。通过以上技术的综合应用,首次获取了庙北断层中、下盘地震反射资料,进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低信噪比复杂城区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7.
焦文龙 《山西建筑》2006,32(19):326-327
从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从大体积混凝土的骨料选择、设计、施工等方面介绍了其裂缝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窟窿山构造是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最重要的控油构造,已发现亿吨级的青西油田。以断层相关褶皱和冲断构造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钻测井及地面露头资料合理建立了窟窿山构造模式,落实了整体构造形态。指出窟窿山构造整体上为一个完整的北西向大型断层转折背斜构造,发育多条北北东向调节断层,将其切割为五个北东向断块(窿107,窿11,窿8—窿7,窿15和窿14)。油气勘探表明,不同断块由于地层、岩相(性)不同,特别是裂缝发育程度的差异,造成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综合评价认为其中的窿15区块是下步油气勘探有利目标,窟窿山构造深层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析反演技术解决山地复杂区静校正问题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山地和山前带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利用表层调查模型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不能解决低、降速带巨厚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进行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研究。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模型空间范围的确定、模型底界和替换速度的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在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的小,以最大程度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山前带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矩阵结构分析理论和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宽度随长度线性变化的变截面线性梁力学模型,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了其参数化系统级组件。基于该组件进行的系统级仿真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相比,静态分析和频域分析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75%和0.84%。含变截面悬臂梁的蟹腿式平面微加速度计的系统级仿真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相比,频域和时域分析的最大误差分别为3.60%和3.65%;系统级时域分析耗时仅为4min,而有限元则为56min,表明在保证较高仿真精度的前提下,系统级仿真速度相比有限元提高了近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