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齿轮传动三维间隙非线性冲击—动力接触特性数值仿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给出了三维冲击—动力接触问题有限元混合公式;研制了三维冲击—动力接触有限元分析程序。对齿轮传动的突加载荷冲击以及啮入冲击进行了冲击特性数值仿真,分析了齿侧间隙对轮齿冲击特性的影响,为多流齿轮传动系统间隙非线性动态分析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齿轮传动系统结合部动力学参数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有限元法和实验模态分析相结合用以建立齿轮传动系统的模态坐标模型和物理坐标模型的方法。其中包括齿轮轴的横向弯曲振动,齿轮扭转振动和轴向振动等方向的结合部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3.
齿轮系统耦合振动响应的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首先用有限元法和误差近似等效方法模拟了齿轮啮合时的三种激励;然后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包含齿轮副、传动轴、轴承和箱体的齿轮系统完整的动力学模型,反映了传动系统和结构系统的耦合效应;并在工作站上用I-DEAS软件预估了在齿轮动态激励下齿轮箱的动态响应;最后对实际减速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齿轮箱表面法向振动速度,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良好。为低振动高速重载齿轮系统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齿轮啮合内部动态激励数值根据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把具有内部激励和时变刚度齿轮系统非线性微分方程变换为近似的线性微分方程,把时变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啮合冲击激励作为右端顶。时变刚度曲线用轮齿三维接触有限元方法求得,啮合冲击激励力用轮齿三维 冲击-动力接触有限元混合法求得。误差激励按精度等级确定的齿轮偏差进行模拟。把激励力作用在整个齿轮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上,以便求得其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5.
一、机械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机械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MCAE是以计算机为媒介 ,集先进的造型、仿真和交互技术于一体 ,有很强的三维设计和直观显示能力 ,有很强的分析功能 ,而且采用‘DFX’技术 (DesignforX) ,具有全相关 (FullyBidrec tion)设计功能 ,数据具有唯一性 ,数据只存贮一次 ,装配图、零件图、实体造型均直接调用 ,不用拷贝数据 ,因而数据上具有一致性 ,如三维实体造型设计修改后 ,二维工程图自动反映这种变化 ,反之亦然 ,有限元网格也随之修改。MCAE系统是用计算机来模拟工业产品设计、加工、…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三维冲击─动力接触问题有限元混合公式;研制了三维冲击─动力接触有限元分析程序。对齿轮传动的突加载荷冲击以及啮入冲击进行了冲击特性数值仿真,分析了齿侧间隙对轮齿冲击特性的影响,为多流齿轮传动系统间隙非线性动态分析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关于齿轮升速传动与降速传动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情况下,齿轮升速传动噪声与降速传动噪声,指出传统的升速传动噪声比降速传动噪声大是不确切的,升速传动噪比降速传动速度传动噪声大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8.
齿轮轴横向弯曲振动结合部参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部参数识别方法,用于识别齿轮轴横向弯曲振动结合部参数在这一识别过程中成功地把理论模态分析和实验模态分析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齿轮系统由传动系统和结构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结构系统的动态性能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最大。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 ,建立了实际单级齿轮减速器的齿轮箱有限元动力学模型 ,在工作站上用 I- DEAS软件研究了齿轮箱的固有特性 ,并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验证了固有频率的数值模拟结果。所得结果既反映了箱体的动力学性能 ,又为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维冲击-动力接触问题数值分析的一种高效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要二维冲击-动力接触问题^[3]和三维弹性接触有限元混合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三维冲击-动力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混合算法,该方法将整个系统的等效刚度议程凝缩到接触边界,建立关于接触面的等效柔度方程,在采用Newmark直接积分法求解动力接触问题时必须作适当修正,本文给出了修正方法,由于用直接积分法进行每一时间步动力接触爱代计算时,只震反复求解接触面有效柔度议程,因此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