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基于遗传算法的停车诱导系统(PGIS)信息显示设施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停车诱导信息系统(PGIS)中可变停车诱导信息显示板的定位优化问题,以诱导信息量最大为优化的目标,分析并建立了优化模型,考虑了可变信息显示板总数约束、单交叉口上信息板个数约束、所有车流均有至少一次被诱导的条件约束及可变信息板设置的疏密程度约束;探讨了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优化求解的方法。以一个仿真示例对模型构造及求解的过程进行了阐释,运用该模型思路及模型求解方法可确定信息板在道路网络中的最佳位置。当可利用的数据资料不足时,介绍了一种简便方法来确定信息板设置的合理位置。对停车诱导系统中的可变信息板定位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优化模型是确定信息板在路网中最佳位置的有效方法,运用该方法可科学的指导停车诱导系统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两种加筋土挡墙的现场拉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加筋土挡墙是使用各种型式的土工合成材料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对土体加筋,拉筋一方面布置于填土中,增强土体的抗剪力强度并减小其变形,另一方面与面板相连,借助面板挡护土体并约束面板的变形。由于这类复杂文档结构型式的多样化,对其产生的应力、应变及破坏型式的研究就直接关系到它的发展和推广。类似于图1所示的加筋土挡墙结构计算的主要内容是拉筋,其破坏的型式可能有:(1)由于拉筋本身强度不足而产生拉筋断裂;(2)拉筋与混凝土块握裹力不够引起钢筋与混凝土块分离;(3)拉筋所能提供的视摩阻力不够,连同面板产生相对于填… 相似文献
5.
新型预应力锚拉式桩板墙的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平均坡角为30°的山区岩坡上,要求在40m宽的平台铺设三线铁轨,经过重力挡墙及架桥等方案比较,选择了新型预应力锚拉式桩板墙的结构。对该结构进行了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现场原位观测,二、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地基约束系数法分析。对一个三维有限元程序进行了改进,计算了墙面桩的位移、内力和变形,锚固段的位移和应力,填土的土压力,锚索的拉力等。与其他方法相比,所介绍的计算结果更具合理性,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数据,也可供相关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内含水体的混凝土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加载,利用红外热像仪并辅以声发射仪,观测加载过程中试样的红外辐射与声发射变化特征,研究混凝土破裂与渗水的红外异常前兆。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应力的阶段性发展,试样表面的红外辐射呈现早期整体性均匀上升、中期局部高温异常、后期低温异常的主要特征,声发射相应出现早期微量增加、中期均匀增加、后期快速增加的特征。加载中、后期红外热像出现的局部辐射温度“先升后降”现象是混凝土破裂–渗水的重要红外异常前兆,其出现的时间要早于应力和声发射前兆。整个破裂与渗水过程中,高温区域包围低温区域的温度场分布是热像的主要特征。基于实验结果,分析试样红外辐射阶段性变化以及破裂、渗水异常前兆的机制,讨论应力、红外及声发射灾变前兆时间差异性的原因。实验结果对水库大坝以及其他储水混凝土工程破裂与渗水的遥感监测与灾变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土石坝坝坡的稳定性,主要是在坝料特性的确定参数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方法求出的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来评价。但实际的坝料特性参数往往是具有一定变化范围的变量,因此,安全系数大的坝坡不一定就比安全系数小的坝坡的失稳概率小。在分析研究12座均质土坝坝料强度参数统计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对坝坡最危险滑裂面进行失稳概率分析,研究土石坝坝料强度参数的均值、变异性和相关性对坝坡失稳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坝坡的失稳概率有较大的影响,失稳概率随强度参数的均值的增大而减小,随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两个强度参数的相关性对坝坡的失稳概率也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可知,土石坝坝坡稳定性评价中,在确定性分析的同时,若能够考虑强度参数的不确定性,给出坝坡失稳概率,有利于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土石坝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9.
浅谈高层结构设计中确定结构体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愈来愈多,由于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多元化等诸多因素,使得高层建筑形体日趋复杂,形态各异,给结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往往会遇到一些规范或规程未论及的问题,这时概念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高层结构计算机程序正进入商品化阶段,每个程序都有一些限制条件和假定,在使用程序时有些应注意的问题往往被忽视,而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也不尽完善。相对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构造活动及其失稳过程的红外异常特征,选择拐折非连通断层作为模拟对象,利用单轴加载试验系统和红外热像仪,对模型受力及失稳过程的热辐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随着应力的增高及阶段性变化,热像首先在下部断层出现1个高温异常点,强度逐渐增强,临近失稳前在岩桥端部又出现2个高温异常点,并具有交替出现的特征,最终演化为一热条带,继而断层连通失稳。“三点高温”和“交替演化”的红外辐射异常特征,与断层预滑、岩桥区应力集中及迁移有因果关系;(2) 岩桥区的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在断层活动过程中呈现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低应力阶段的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小、中间应力阶段的缓慢上升和临失稳阶段的加速上升。AIRT短暂降温之后的加速上升是断层破裂失稳的重要前兆;(3) 断层周围不同区域的AIRT变化特征不同,与不同区域应力性质差异存在密切关系。应力、应变、红外辐射等多参数的对地集成观测是未来构造活动及其灾变分析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