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9篇
电工技术   86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68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16篇
水利工程   54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1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无在线调蓄水库,对藻类生态调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生态调度实现策略和实施方式研究。主要实现策略包括:划定自身的调蓄区,隔离生态调度对下游的影响;采用高效的渠池运行方式,减少生态调度时蓄量的反复调整;综合考虑安全、快速、平稳等需求,设定生态调度实施进程和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将总干渠划分为流速调控区、调蓄区和正常运行区,分别实施等体积、控制蓄量和闸前常水位方式运行;将生态调度过程划分为充水阶段和泄水阶段,基于流速调控目标值、持续时长和水位降幅约束条件,确定各阶段时长和各分区的闸门群调控方案等。基于2018年3月输水工况,采用明渠一维非恒定流模型,仿真总干渠上游15个渠池的藻类生态调度过程。结果表明,生态调度可在3.5 d内完成,各渠池的平均流速由0.48 m/s增至0.93 m/s,持续时间超过2 h。在整个生态调度过程中,水位变化平稳,水位变幅符合安全阈值要求,下游渠道的正常运行未受生态调度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青藏高原产的狭果茶藨子为原料,研究其黄酮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D101、D218、D315、HPD-600、AB-8这5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考察上样浓度、上样量、上样流速以及洗脱剂浓度、洗脱流速对狭果茶藨子黄酮吸附和解吸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树脂类型和纯化工艺条件;以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金属螯合能力为考察指标,评价纯化前后狭果茶藨子黄酮的抗氧化能力。黄酮纯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狭果茶藨子黄酮的纯化效果较好,其对黄酮吸附率达93.01%,解吸率达73.54%;在上样浓度12 mg/mL、上样量40 mL、上样流速2.0 mL/min以及洗脱液乙醇浓度60%、洗脱流速2.0 mL/min条件下,狭果茶藨子黄酮纯度从6.09%提高到46.43%。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狭果茶藨子黄酮有较强的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金属螯合能力,经过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其中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金属螯合能力尤为突出,作用效果甚至强于同浓度下传统抗氧化剂Vc,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4.08%,金属螯合率最高达81.27%,说明狭果茶藨子黄酮具备开发成新型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为研究对象,对其不皂化物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借助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籽油水化脱胶、吸附脱色、吸附脱酸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籽油精炼前后理化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成分及较优的精炼工艺,扩大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狭果茶藨子籽油中含有植醇、谷甾醇、新植二烯等不皂化物,其中植醇占8.78%;共检测出脂肪酸8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8.89%,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7.09%和50.80%。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水化时间:16 min,磷酸添加量:0.3%,加水量:3.0%,脱胶温度:50 ℃;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20 min,脱色剂添加量:7.0%,脱色温度:51 ℃;最佳脱酸工艺条件为脱酸时间:87 min,微晶纤维素添加量:2.0%,脱酸温度:40 ℃;此条件下狭果茶藨子籽油脱胶率、脱色率、脱酸率分别为80.48%、66.48%、71.30%。精炼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酸价和光密度下降较大,碘值和皂化值也有轻微下降,过氧化值轻微上升,精炼前后所有指标测定值均在国标范围内浮动,说明此精炼工艺对油脂营养价值产生一定影响,但能提升狭果茶藨子籽油的感官品质,有利于油脂贮藏,可用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精制。  相似文献   
4.
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页岩气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往往呈现迂曲状几何形态,为了研究迂曲微裂缝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的起裂位置,根据描述真实裂缝几何形态的相关参数,利用自主开发的MATLAB程序,实现了对不同长度、孔隙度、迂曲度和方位角的裂缝的二维重构,借助COMSOL Multiphisics中"自由和多孔介质流动模块"以及"多孔弹性模块"建立了裂缝—基质耦合渗流模型及岩石基质应力—应变模型,对不同迂曲度、方位角以及带天然裂缝的迂曲裂缝周围应力及起裂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裂液流速在迂曲微裂缝中呈现波动下降,其压力平缓下降且压力梯度沿裂缝长度方向逐渐减小;迂曲微裂缝会在裂缝曲率较大的位置出现多个起裂点,且起裂位置数量和区域大小随裂缝迂曲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裂缝方位角的变化对起裂位置影响较小;在主裂缝中流体压力作用下,未胶结的天然裂缝两端出现破裂,更有利于页岩气储层中复杂缝网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页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是影响其后期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从微观的角度深入认识其应力敏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页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四参数随机生长模型构建了不同孔隙度和不同孔隙大小分布的岩心样本,利用弹性力学理论模拟了不同有效应力作用下各个岩心孔隙半径的分布变化及其对岩心固有渗透率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孔隙大小及其形状因子与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导致页岩应力敏感的直接原因是有效应力作用下孔隙面积的减小及孔隙位置的迁移。有效应力的增大使得各孔隙半径均有减小,孔隙半径的减小比例分别与孔隙初始面积和孔隙的形状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在相同的孔隙度条件下,孔隙半径越均匀,平均孔隙半径越小,应力敏感性越强。有效应力的增加使得岩心固有渗透率呈指数型下降且孔隙度越小、固有渗透率越低的岩心,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孔隙度对固有渗透率的影响大于孔隙半径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主要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全县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745.539 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44%,其中重度、中度、轻度、潜在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4.750 6、80.567 1、228.216 6、382.005 0 km~2,石质荒漠化呈加速发展趋势,导致土壤侵蚀强烈,侵蚀模数高达3 500 t/(km~2·a),水土流失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及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淅川县石质荒漠化现状和近年来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适宜当地防治石质荒漠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石窝、石阶、石坎等聚土保土关键工程措施,龙须草、香根草、斑茅、油桐、马尾松、侧柏、栎树等人工植被重建关键生物措施配置模式,生态农庄、林果药草、小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等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有机溶剂法、索氏抽提法和水酶法3种方法提取油莎豆油,并分析其感官品质、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和DPPH·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水酶法的感官品质优于其它2种方法。3种方法所得油莎豆油的碘值和皂化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而酸值、过氧化值和DPPH·清除能力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水酶法作为一种绿色经济的提取方法,所得油脂感官品质最好,但酸值略高,抗氧化活性低,需对其提取工艺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9.
10.
王天宇  张巨伟  刘哲 《辽宁化工》2020,49(9):1081-1088
选用60 mm厚管板流固热耦合模型,计算60 mm厚管箱的3种载荷工况,即单独施加由流固热耦合计算出的温度载荷、单独施加由流固热耦合计算出的压力载荷、同时施加由流固热耦合计算出的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并对管板厚度进行改变,做出不同管板厚度下的强度分析,得到当管板厚度为47.5 mm时,为最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