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64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焦化干气一步法预处理工艺催化剂进行了工业侧线试验。考察了温度和体积空速对催化剂的活性及催化剂稳定性和加氢选择性的影响。催化剂为以复合型ZnO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多功能催化剂,用于低温下焦化干气中烯烃加氢和硫化物脱除。试验结果表明,在压力1.6MPa、温度285~350℃、空速100~500h-1的条件下,多功能催化剂能将焦化干气中烯烃的体积分数由8%~14%降至0,总硫含量从10~70μg/g脱除至5μg/g以下;经28d考核,多功能催化剂仍保持良好的烯烃加氢和硫化物脱除性能,可用于精制焦化干气。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固定床反应器阻力降快速升高的原因,介绍了用轴径向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的原理及优点,及其在铁铬系变换催化剂和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反应器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Co-Mo系耐硫低变催化剂含有碱金属钾,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硫酸盐化而失活.新型全低变催化剂使用锌铝尖晶石载体,不采用钾作为助剂.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的活性、脱氧性能达到QCS-02及QCS-02-T催化剂的水平,中试放大并工业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4.
周红军  周广林  王萍  孔海燕  陈光旭 《石油化工》2004,33(Z1):1261-1263
采用干混法制备以复合型氧化锌为活性组分的脱硫吸附剂,用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的脱除.利用固定床反应装置进行了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反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370~380℃、2.0 MPa、氢油摩尔比2.6、液态空速5 h-1的反应条件下,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由(1.3~1.8)×10-3降至1.5×10-4以下时,吸附剂具有较高的穿透硫容,饱和硫容大于30%,经过吸附剂脱硫后汽油辛烷值RON仅下降0.5,MON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于光化学实验站,进行气相化学实验的Seya-Namioka真空紫外(VUV)单色仪的结构性能,该单色仪由入射狭缝,正弦机构,光栅机构,出射狭缝和真空元件组成,通过更换光栅后,可覆盖的波长范围为35nm-600nm,在35nm时分辨率为0.1nm,样品处的光通量为5×1011phs/s。整个单色仪的工作真空度为5×10-8Pa.该单色仪已于1991年底完成总调试。现在已经稳定运行近两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制备轻油蒸汽转化制氢镍催化剂新的共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种新的共浸法制备一批轻油蒸汽转化催化剂样品。运用TG、DTG、DSC和XRD进行的研究发现,与一般共浸法相比,这种着重提高组份间相互作用的新制法有利于提高镍催化剂的活性、抗积炭性、稳定性和金属镍的分散度,并发现用新法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在水热初期约30小时的过程中,出现了镍晶粒先聚集再分散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化肥工业尤其是中、小氮肥,大多以煤化工为基础,除合成氨外,还主要包括醇醚合成和双氧水生产。由于中国特色的间歇造气,压缩机有油润滑,技术开发滞后等多种原因,使得上述合成工艺的技术水平、节能指标及有关催化剂寿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笔者在总结差距的基础上,探讨了可行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周红军  黄毅 《广东化工》2007,34(4):98-99
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红军 《化肥设计》1997,35(3):59-59
由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提供专利工艺设计和专利催化剂的43吨氨/年变换新工艺,于1997—04—23在合肥化肥厂一次开车成功。 该工艺在国内外首次采用热净化技术,把半水煤气中的O_2、羰基化合物、氰化物,有机硫、粉尘及其它有害物质在进入变换前全部或部分地脱除掉,以达到延长变换工段操作周期的目的。 该工艺与现有变换工艺相比有以下突出特点: (1)彻底解决了造气漏氧对变换工段的影响,造气漏氧不会引起钴钼或铁铬系变换催化剂超温,变换工段不需紧急停车;  相似文献   
10.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基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改性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CMC-g-P(MMA-DMDAAC)共聚物,采用自组装方法负载2,4-二氯苯氧乙酸(2,4-D)得到2,4-D/CMC-g-P(MMA-DMDAAC)纳米药物缓释体系。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探究其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2,4-D/CMC-g-P(MMA-DMDAAC)载药粒子呈笼状结构,粒度分布为160~425 nm;其载药率随着CMC∶MMA∶DMDAAC的摩尔比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40.8%;其药物累计释放率随CMC∶MMA∶DMDAAC的摩尔比增大而降低,其释放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遵循Fick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