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15篇
电工技术   132篇
综合类   216篇
化学工业   308篇
金属工艺   150篇
机械仪表   154篇
建筑科学   188篇
矿业工程   114篇
能源动力   52篇
轻工业   215篇
水利工程   140篇
石油天然气   209篇
武器工业   34篇
无线电   3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4篇
冶金工业   87篇
原子能技术   54篇
自动化技术   2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南泸州地区为深层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的裂缝主要受控于区域古构造应力场。为了探究泸州地区有利的深层页岩勘探区,以其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以褶皱断裂系统、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埋深古构造图和页岩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为基础,开展了目的层燕山期Ⅲ幕(裂缝主要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采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钻井裂缝实测结果,利用裂缝形成的力学原理,预测了其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深层页岩储层的地应力呈差异分布,燕山期Ⅲ幕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向,约为135°;窄背斜核部和断裂附近裂缝发育,低陡构造向斜区裂缝较发育,宽缓向斜核部裂缝弱发育;主要发育水平层理缝和高角度裂缝,裂缝密度分布由NE向SW逐渐降低,在高应力值的低陡构造向斜区,深层页岩储层裂缝发育,有利于游离态天然气聚集。该结论为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燃煤发电厂反渗透系统脱盐率异常下降事件为案例,研究了膜脱盐率下降原因,指出预处理系统杀菌剂加药量调整后,还原剂加药量没有相应的调整导致反渗透膜进水余氯超标,是导致膜被轻度氧化的直接原因;通过解剖实验,发现膜片有背压破坏现象,排查出清洗管路设置错误是导致清洗中分段产生背压的直接原因;提出了调整还原剂加药量、更改管路连接及设置膜片背压联锁值的解决措施,并成功恢复了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二叠系永探 1 井火山岩气井,在完井试油过程中地层垮塌,返出大量火山岩碎屑,堵塞井筒及地面流程,严重影响了完井测试。为进一步优选后续完井方式,高效开发此类气藏,在分析储层岩石矿物组分、微观孔隙结构、岩石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基于 Von-Mises 剪切破坏理论,进行了完井试油及生产过程中井壁稳定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工区火山岩下部储层黏土矿物含量高,裂缝、微裂缝发育,经工作液作用后,易发生黏土矿物膨胀、颗粒分散、运移,引起井壁失稳 ;(2)不同工作液影响了岩石力学参数,进而影响到井壁稳定性,经改性聚磺试油工作液作用后的储层,直井井壁上岩石最大剪切应力均方根存在大于井壁岩石剪切强度均方根的井壁不稳定点 ;(3)火山岩下部储层火山岩碎屑产出的临界日产量为 1.13×10~4 m~3;(4)模拟气井日产量介于1.42× 10~4~ 28.35×10~4 m~3时,折算年碎屑产出量介于 270.3 ~ 2 183.2 kg,折算井筒沉砂高度介于 12.7 ~ 102.5 m,易对生产造成影响。结论认为,实验室结果为此类火山岩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火山岩气井完井试油及生产过...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干密度对压实黄土土水特征、渗透特性的影响,用一维瞬时土柱渗透仪开展了不同干密度压实黄土的常水头渗透试验,得到了入渗量、体积含水率、吸力时程线与土水特征曲线;利用瞬态剖面法计算了非饱和渗透系数,分别得到其与吸力和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干密度增大,入渗量时程线趋于平缓,吸力和体积含水率时程线转折点后移,陡变段斜率增大,其变化规律可用5个时间段进行描述;水自试样底部流出稳定后,不同干密度试样皆未完全饱和,其最大饱和度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干密度增大,土水特征曲线上移,渗透性曲线规律性下移。基于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直接考虑干密度影响的土水特征和渗透性函数的归一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慕课堂线上学习数据与线下考试成绩,研究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表现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性,所获得的信息能够体现出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以及不同学习维度的作用,从而提醒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改进,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四川盆地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划分不系统、研究较为缺乏的问题,综合分析磨溪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论证并选取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内部海泛面作为震旦系灯影组的上覆标志面,采用印模法恢复了震旦系顶面的古岩溶地貌。在此基础上,借鉴地貌学的经典坡位分类,结合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建立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的发育模式。优选坡度、剖面曲率、相对高程和长宽比4个参数,厘定各参数定量表征的标准,结合沟谷提取的分析结果,将磨溪区块划分为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明确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不同微地貌单元中垂向岩溶风化带及溶蚀孔洞层发育程度的差异。研究表明,磨溪区块可划分为陡坡、坡肩、坡脚、残丘、坡顶、坡底、洼地和沟谷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其中,残丘、洼地、坡顶和坡底在平面上呈低长宽比的似圆状、不规则状;坡肩、陡坡、坡脚和沟谷呈条带状。从坡肩、坡脚到坡底,各微地貌单元中的地表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厚度明显减小,水平潜流带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层在水平潜流带中的发育程度大于地表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中的发育程度,且水平潜流带厚度越大的部位其溶蚀孔洞层的累计厚度越大。坡底是有利于溶蚀孔洞层发育的微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的油气来源,分析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新吉参1井和博参1井的烃源岩、天然气和原油样品和邻区主要油气田各层系的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并利用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技术对研究区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清晰显示研究区的原油与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的饱和烃组成相似,具有较好的亲缘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与邻区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烃源岩和原油差异明显,综合认为研究区发育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油源来自于二叠系芦草沟组,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王红军  李治  涂建  张林萌  胡亮 《建筑结构》2019,49(21):43-48
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主赛场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采用车辐式索承网格钢结构,为了保证屋盖结构受力安全合理,主体结构设计尤为重要。由于桩基持力层不同,需对基础不均匀沉降进行分析,发现差异沉降过小可以忽略其对屋盖和主体的影响。在进行主体结构设计时,重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屋盖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和超长结构的分析两个方面。通过计算分析,屋盖对主体的影响主要为支承屋盖的框架柱和下一层相邻跨梁板;超长结构温度收缩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考虑施工方案和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减小温度应力和节约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扩大再生角蛋白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在生物医用材料和特种功能纤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硫化钠为主要溶剂,辅以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从人发中提取角蛋白。分析硫化钠用量、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对人发角蛋白提取的影响。在硫化钠质量浓度60g/L,溶解时间120min,溶解温度80℃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人发溶解率达到92%,角蛋白提取率63%。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表征了再生角蛋白的性质。与人发相比,其再生角蛋白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姚宗健  刘润广  杨沁恬  姜娜  张林 《建筑科学》2021,37(11):159-164
对某工业厂房井字梁楼盖进行现场动力特性测试,基于测试结果,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局部楼盖简化模型.研究周期性冲击荷载作用下井字梁楼盖动力特性,提出增加板厚、增加梁高、增设次梁三种方案,并讨论各参数对井字梁楼盖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案均能有效降低楼盖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其中同时增加主次梁高度比仅增加主梁或次梁高度效果明显,增加次梁高度略优于增加主梁高度;增设次梁对井字梁楼盖减振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