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建筑科学   11篇
轻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遗址保护中的破坏因素——汉长安城案例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遗址破坏与遗址保护是一个互动的整体,可以从时空跨度下分析汉长安城遗址保存至今的破坏因素与机理。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汉长安城大遗址破坏的原因。分析后认为:(1)汉长安城大遗址保存至今经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破坏,尤其要注重人为因素破坏;(2)应在考古学上做好大遗址保护的前期调查、发掘,为后期保护做基础工作;(3)必须动态保护汉长安城大遗址的真实性和整体性;(4)面对城市化压力,新旧分制是新世纪西安城市更新与汉长安城保护的基本战略;(5)要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的定义 国内外用于文化遗产的准确定义需要辨析.在大多数情况下,辨析文化遗产的定义富含个人的价值观,以及文化遗产的公共性,因此对文化遗产研究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广泛认同的概念.比较权威并且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文化遗产"可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来定义,下列各项可列为"文化遗产":一是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二是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三是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视角下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和谐论”与中国传统园林折射“天人合一”思想在思维方式与路径依赖上耦合。以此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为全新视角,分析得出“虽尤人做,宛自天开”是对“天人合一”的最好阐释。通过比较,在思想层面、系统层面与实践层面启示我们要将中国传统园林优秀文化和全新的人地关系理论结合起来,塑造理想的人居环境,为解决PRED问题提供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黑导游”横行不是由某一方面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从导游角度看,薪酬社保体系不完善导致导 游人员生存艰难;从行业角度看,回报率较高导致黑导游利润丰厚,正规旅行社不够灵活导致黑旅行社有市场空间;从旅游市场角 度看,旅游市场不规范导致黑导游有空可钻,旅行社恶性削价竞争,旅游购物市场有待完善;从治理角度看,管理部门众多难成合 力导致黑导游无法拔除。“黑导游”大范围存在直观反映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侧面反映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或失职。 只有根据各因素综合治理,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进行严格职业奖惩机制,同时规范导游薪酬体系,加强导游从业人员社会保 障,才能彻底根除“黑导游”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的思维与意识差异在遗产保护方面有潜在影响,为此选取国外古城(罗马、巴黎)、国内古城(平遥、南京、西安、北京、苏州)的典型案例,基于比较经验视角,分析这些城市保护古城的经验与教训等。古城与城市现代化并非"零和博弈",恰恰相反,他们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协同促进,达到双赢。为此,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鼓励个人、民间组织积极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形成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NGO)与政府力量的多元补充;要将古城与天然共生的山川河湖水系等自然格局、人文环境联系起来,整体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6.
导读:生态修复在基础理论上达成8条种共识,在土壤、水、大气等环境中广泛运用。2013北京园博会秉承低碳发展理念、循环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运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文明。其中,为根治永定河老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使之成为“锦绣谷”的景观,成为最大亮点,且体现了基于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在大地园林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基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遗址保护的发展理念已趋向从传统的一维生态环境观上升到二维环境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从大环境观概念着手,可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二维环境视角下,汉长安城大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以此分析大遗址环境保护的方法,并从技术层面与社会管理层面上寻求大遗址保护的环境突破,最后得出结论:环境保护是大遗址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应以人为本,寻求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不断探索与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以明古城墙 、二环路 、绕城高速路构成的三重环带状廊道,与十字交错的网格状廊道构成了城市的骨架。依托城市廊道骨架,城市地域结构演进必须以保护古都西安城市格局与优化其游憩景观。调查了廊道骨架下西安市游憩斑块分布,总结其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空间中的游憩斑块及其主导景观。基于廊道骨架的游憩斑块布局是解决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优化中存在问题的楔入点。这启示我们既要保护西安古都风貌,又要整合游憩斑块,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一、廊道与城市空间 西安自秦以来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自宋以后一直是西北地…  相似文献   
9.
一、成熟型旅游目的地界定与研究进展(一)成熟型旅游目的地界定当前国内区域旅游开发中面临着产品结构过剩的危机,表现为由上个世纪的“低投入、低风险、高产出”向新世纪的“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特征转变。近年来国内一些主要旅游目的地相继进入相对比较成熟阶段,外部特点是旅游收入停滞不前、国内外游客数量增长不力,甚至出现停滞或衰退局面。(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进展1.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规律是形象定位及其传播策略的基础。从旅游者角度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探讨旅游者形成旅游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火锅、冒菜、伤心凉粉、腊肉与腊肠等四川饮食都被赋予一种文化隐喻,带有移民的文化印痕,呈现出当地人与外地人的文化融合、情景交融。川菜出川,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征服”中国,乃至“征服”世界。在融合共存、多元文化的聚集中,四川饮食熔铸了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主观意识和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