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型采油车是在奔驰车底盘上加装机械采油系统构成,其动力由取力器从发动机取出,通过液压传动系统传递给采油抽子,进行采油作业。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与其他采油车相比,这种新型采油车具有功率大、采油抽子具有自我保护功能、钢丝绳密封寿命长、可全方位对中油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铀在北山地下水的存在种态和吸附行为,利用CHEMSPEC软件计算了铀在北山地下水的种态分布及其在石英和水合氧化铁两种材料上的吸附,并考察了pH、Eh和不同离子浓度的变化对铀种态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铀主要以U(OH)_4(aq)形式存在;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主要以UO_2(CO_3)_2~(2-)和UO_2(CO_3)_3~(4-)形式存在;在强碱性条件下,主要以UO2(OH)_3~-形式存在。U的价态受电位影响较大,在还原条件下,U(Ⅳ)较稳定,在氧化条件下,U(Ⅵ)较稳定。不同离子的引入会影响U的种态分布,其影响大小顺序为HCO_3~-F~-SO_4~(2-)Cl~-。U(Ⅵ)在石英上的吸附随pH同步增大,并在pH=4.3处达到最大值,U(Ⅵ)在水合氧化铁的吸附随pH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pH在5.7~8.2内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对汽车安全性能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汽车车身结构安全性能的相关要求,提出了一种高强度钢材料匹配的部件材料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各种模型数据计算证实,该方法在车身设计上,可较好的实现对汽车正碰撞的耐撞性能的提升,且能够促使车身结构轻量化。为此,该方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准确性,使得新产品开发周期能够得以缩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不锈钢基体表面用离子束混合技术沉积SiC薄膜,然后用能量为5 keV的H+对其辐照直至剂量达到1×1018/cm2,再用二次离子质谱分析(SIMS)分析H+在SiC薄膜中深度分布和正离子谱,研究薄膜的阻氢性能和阻氢机理;最后采用渗透实验对涂覆在不锈钢基体表面的SiC材料的氚渗透系数进行测试,对其阻氚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锈钢基材表面涂覆的SiC薄膜具有良好的阻氢性能,可将氚的渗透率降低4个数量级以上,SiC薄膜的阻氢是由于氢与薄膜中的硅、碳悬挂键反应形成诸如C-H、C-H2、C-H3、Si-H、Si-H2和Si-H3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极低放填埋场防渗层设置是阻滞放射性核素进入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开展防渗层的阻滞性能研究对于防渗层的设计和环境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来源废物中的主要核素~(60)Co和~(63)Ni,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和柱迁移实验获得了场址粘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分配系数及弥散度等特征参数,并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了核素穿透防渗层后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Co、Ni的分配系数分别为140.92 m L·g~(-1)和380.43 m L·g~(-1),阻滞因子分别为859和2 317,表明场址粘土对~(60)Co、~(63)Ni具有较强的阻滞性能;在防渗层正常发挥功能的情景下,防渗层渗出液中的~(60)Co、~(63)Ni浓度很低,用此类粘土建成的防渗层能够确保当地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6.
宋璐璐  张东  杜良  谢云  吴涛 《广州化工》2011,39(22):79-81
通过核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为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持,运用批试法研究了不同物理条件下,土壤对Co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5天左右,土壤对Co的吸附模式符合Freundlich模式;酸性条件下,土壤对Co吸附能力较弱,pH从7开始增大,吸附比随之急剧升高;土壤粒径、液固比对土壤关于Co吸附比的影响不大,但随着液固比增大,吸附效率明显降低;共存的Ca2+能明显减弱Co在土壤中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杜良 《应用激光》2000,20(5):201-204
在菲涅耳衍射与分数维傅立叶变换关系的理论基础上 ,给出了这一关系的另一表示方式 ,以此理论和透镜的分数维傅立叶变换特性分析了放大率大于 1和小于 1的单透镜成象系统。结果表明 ,作为菲涅耳衍射的分数维傅立叶变换可以与透镜的分数维傅立叶变换组成分数维傅立叶变换群 ,两次分数维傅立叶变换完成了一次成象过程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某极低放填埋场的场址特征、核素迁移预测主要参数的选取和使用的模型,重点介绍了极低放废物填埋场主要放射性核素3 H、90Sr在包气带和含水层的迁移情况,通过对3 H、90Sr的模拟迁移预测分析,基本掌握了3 H、90Sr在特定场址的迁移规律,为场址的安全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堆芯混凝土材料中~(63)Ni活度测量的方法,进行了溶样方法的确定、淋洗曲线的绘制、液闪测量效率的确定、回收率实验、去污实验及空白实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混凝土样品磨至粒径小于0.074mm,用混合酸(V(HNO_3)∶V(HClO_4)∶V(HF)=3∶2∶1)进行溶解,再通过阴离子交换分离、氢氧化物沉淀及萃取和反萃等样品纯化程序去除杂质离子后,用液体闪烁能谱仪测量其中~(63)Ni的活度。该方法的化学回收率为73.05%,放化回收率为71.99%,通过空白实验得出计数的标准偏差为0.200/s,相对标准偏差为12.8%(n=12),方法检出限为3.596Bq/g。该方法可应用于堆内混凝土材料及非堆材料中63 Ni的常规监测及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0.
在不锈钢基体上用离子束混合技术沉积SiC-C涂层,为有效提高SiC-C涂层与不锈钢基体元素的混合效应,采用涂覆后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以及在不锈钢基体上预沉积Cu薄膜的方法,试图改善SiC-C涂层与基体的混合效果。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分析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组份分布。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可以提高SiC-C涂层组元向基体的内扩散,但效果不甚显著。添加Cu层以及随后的加热处理可极大提高与不锈钢基体的混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