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冲绳海槽的地质背景、实测底层水温度、地热梯度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稳定存在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分析了冲绳海槽内天然气水合物存在、分布及规模.结果表明:冲绳海槽适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在冲绳海槽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水深大于600m的海域,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小于50m;在海槽中部及南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水深大于500m的海域,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分别为25~115m和90~365m.从冲绳海槽北部到南部、从中央向两侧天然气水合物厚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上述规律是假设纯甲烷天然气、海水介质以及实测地热梯度等前提下得到的,属于较保守的估计.当假设条件改变时,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14气层成岩相与有利储集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4^1气层成岩相主要包括准同生期近地表大气淋蚀次生孔隙相、成岩期浅埋次生孔隙相、表生期岩溶次生孔隙相、再埋藏早期次生孔隙相,再埋藏晚期次生孔隙相和复合型次孔隙相,不同类型成岩相的沉积学标志,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演化序列和发育的控制因素不同,对气藏的最终形成所起的作用亦不同,其中,准同生期大气淋蚀次生孔隙相及成岩期浅埋次生孔隙相是形成气藏的基础,复合型次生孔隙相和表生期岩溶次生孔隙相是气藏的关键,再埋藏早期和晚期次生孔隙相是形成气藏的必要条件,诸类型成岩相的叠加和改造部位通常是气藏发育的是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二叠系层序成因格架及储集体分布关系的研究表明,不同成因沉积盆地的层序内部构型及成因格架不同,其中储集体特征及分布亦各异,总体而言,该区二叠系层序格架中的有利储集体主要包括:(1)低水位体系域中的盆底-斜坡扇,浪控三角洲砂体,河谷充填-进积复合砂体,混屑浊积岩、冲积扇砂体,丘礁组合;(2)海侵体系域中的浅滩及障壁滩砂体、河口湾砂体,潮控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丘礁滩组合,火山碎屑浊积岩、浊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 1 4 气层成岩相主要包括准同生期近地表大气淋蚀次生孔隙相、成岩期浅埋次生孔隙相、表生期岩溶次生孔隙相、再埋藏早期次生孔隙相、再埋藏晚期次生孔隙相和复合型次生孔隙相。不同类型成岩相的沉积学标志、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演化序列和发育的控制因素不同 ,对气藏的最终形成所起的作用亦不同。其中 ,准同生期大气淋蚀次生孔隙相及成岩期浅埋次生孔隙相是形成气藏的基础 ,复合型次生孔隙相和表生期岩溶次生孔隙相是形成气藏的关键 ,再埋藏早期和晚期次生孔隙相是形成气藏的必要条件。诸类型成岩相的叠加和改造部位通常是气藏发育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边坡稳定性有限元直接评价与辅助设计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使用VC^ 6.0开发了土体人工边坡稳定性有限元直接评价与辅助设计系统,通过可视化对话方式实现了边坡的开挖、支护等工程的计算机设计,采用基于土体抗剪强度参数析减的有限元法直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在迭代计算方案中使用了自适应弧长控制法,通过对多个人工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上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油气圈闭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盆地的层序成因格架和内部构型各异;不同层序的油气圈闭特征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该区上古生界层序格加与油气圈闭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在分布于层序成因格架中的各种隐蔽的“微型”非构造圈内。这些非构造圈闭主要包括:(1)受层序界面控制的古岩溶圈闭;(2)与LST有关的混屑浊积岩、盆底扇岩性圈闭;(3)与TST有关的海侵型丘礁滩组合圈闭、浊积扇岩性圈闭、河口湾-浅滩-潮控三角洲砂体岩性圈闭;(4)与HST有关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岩性圈闭、河控三角洲岩性圈闭、丘礁白云岩岩性圈闭、钙屑重力流沉积岩性圈闭;(5)碳酸盐孤台岩性尖灭圈闭。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上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油气圈闭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盆地的层序成因格架和内部构型各异;不同层序的油气圈闭特征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该区上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油气圈闭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在分布于层序成因格架中的各种隐蔽的“微型”非构造圈闭.这些非构造圈闭主要包括:(1)受层序界面控制的古岩溶圈闭;(2)与LST有关的混屑浊积岩、盆底扇岩性圈闭;(3)与TST有关的海侵型丘礁滩组合圈闭、浊积扇岩性圈闭、河口湾-浅滩-潮控三角洲砂体岩性圈闭;(4)与HST有关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岩性圈闭、河控三角洲岩性圈闭、丘礁白云岩岩性圈闭、钙屑重力流沉积岩性圈闭;(5)碳酸盐孤台岩性尖灭圈闭.  相似文献   
8.
自1976年黄河尾闯河道由钓口流路改道清水沟流路以来,由于水沙供应断绝,神仙沟-钓口三角洲叶瓣由向海淤进转为快速向岸蚀退,该区域的地貌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神仙沟-钓口三角洲滨海测深资料、悬浮体浓度分布和卫星遥感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1976-1990年期间在神仙沟-钓口三角洲叶瓣前缘形成一弯月状的沿岸侵蚀区,最大侵蚀深度达8m左右,卫星影像显示在与侵蚀区相对应的位置上存在着稳定的高浑浊区,这主要是近底泥沙在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所致,而非现行黄河人海泥沙扩散.针对这一区域作用强烈的东北向波浪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向东北方向凸出的三角洲叶瓣与来自东北向的强浪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在4~10m水深处波浪能量辐聚,最大波致剪切应力分布也与强侵蚀区和高浑浊区的位置相对应,表明波浪过程是导致该区域近底泥沙再悬浮的主要动力机制.神仙沟-钓口叶瓣区断面测深资料显示自1976年以来水下底坡逐渐趋于平缓,其上段和下段在1976-1986年期间均受到侵蚀,而在1986-1996年期间,上段继续受到侵蚀,而下段则形成堆积.浅水区域(<10m)和深水区域(>10m)底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产生明显分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泥沙的输送方向,即浅水区域由波浪过程导致的粉砂通过再悬浮进入浮泥层,在重力控制下沿水下底坡向深水输送并在深水区沉积.90年代以来黄河人海水沙量剧减,泥沙供应不足使得现行河口三角洲局部区域也出现蚀退,废弃神仙沟-钓口三角洲的演化过程和机制对现行河口三角洲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泥沙输运三维数值模拟Ⅰ--黄河口切变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黄河口泥沙输运过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黄河口切变锋的时空运动过程及其对河口泥沙传输的作用。黄河口切变锋在涨、落潮时段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分别历时2小时左右。切变锋在浅水区域产生,向深水区移动,经历2小时左右消失,它的产生是由于近岸区域与10 m深线以外区域的潮汐相位差所导致。切变锋对河口泥沙的向海传输有重要的阻隔作用,导致河口泥沙集中在切变锋的向岸一侧随落潮流向北侧传输,在涨潮时河口向海排沙量降低,少量泥沙随涨潮流沿岸向南传输。长期的地貌演化表明切变锋对河口的淤积和侵蚀分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导致河口泥沙在其向岸一侧沉积,是长时间尺度的河口地貌演化对短时间尺度河口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10.
波浪作用下海底粉砂液化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北海区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首次考虑了超孔压随时间的累积和消散效应,得出了相应的的分布曲线。用计算结果评价了粉砂液化的可能性,并给出了液化影响的深度。本文还定量分析了海底土体对波浪周期性荷载的动力响应,并对其不稳定性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