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3篇
综合类   1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应力是大型桥梁结构开裂及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为背景,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参考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以及英国BS5400规范,首先研究了截面温度梯度和体系温变对该桥应力及变形的影响规律,然后将截面温度梯度和体系升温效应线性组合,探讨了它对复线桥的影响,并与移动荷载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对石板坡复线桥及同类桥梁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徐变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长期服役下的变形及受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CEB-FIP(MC90)的徐变模型,对成桥十年后该桥的徐变效应引起的桥梁变形、内力和预应力损失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对该类桥梁的施工分析及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程结构试验技术专业硕士课程教学改革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专业型硕士的授课特点,在总结多年结构试验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大学硕士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从课程特色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方面进行了教学研究和探讨,提出了结合项目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教学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边框约束区设置竖向型钢的普通型钢混凝土(SRC)剪力墙在实际工程中大量应用。为研究在普通SRC中高剪力墙腹板内增设竖向型钢、在边框暗柱区底部外包钢套筒两种加强措施对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性,通过7片一字形截面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对竖向型钢设置位置、钢套筒不同构造措施的受力机理以及对剪力墙抗震性能改善效果及原因等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SRC中高剪力墙的腹板区域内设置竖向型钢对试件水平承载力影响不大,对试件的变形及耗能能力则有明显不利影响;在边框暗柱区底部外包具有一定高度的钢套筒可使剪力墙形成合理的破坏模式,有效提高墙体的极限变形能力;当钢套筒未嵌入基础时,墙体的极限变形能力提高约25%;当钢套筒嵌入基础后,墙体的极限变形能力提高100%以上,破坏位移角达到1/40。  相似文献   
5.
单角钢螺栓连接节点板受压性能及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塔架结构中典型的单角钢螺栓连接节点的足尺试验,对节点板的受压性能、破坏形式及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节点板的受力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将试验及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现行国内外钢结构规范关于节点板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现行规范公式对于该类单角钢连接节点板受压承载能力计算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旨在将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资源并推广应用。顺应国家战略要求,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结构抗震设计的课程特点,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探讨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典型结构分析软件的引入、课程大作业的设计、试验项目的选取、考核方式以及教研试验平台的建立和利用等教学改革措施,描述了该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和关键实施步骤,列举了在理论知识、工程应用、创新思想和专业素质方面的收获和启发,验证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作为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近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动 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对结构响应(顶点位移、层间位移以及底部剪力)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提出了对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水平荷载模式和结构目标位移的改进方法。从对比结果可以发 现,这种改进对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对按现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设计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分别按考虑和忽略现浇楼板及其钢筋对梁抗弯能力的增强作用2种情况,分别进行了单向水平罕遇地震输入下的空间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浇楼板及其钢筋将提高框架梁的抗弯能力,从而改变罕遇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破坏模式,对于高烈度区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该类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必须考虑现浇楼板及其钢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出带防屈曲消能杆的自复位钢柱脚,对其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将自复位参数(β_(sc))和框架柱轴力作为设计变量,设计制作了四组柱脚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结构的受力发展过程、自复位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柱脚试件的塑性变形集中于消能杆,对损伤的消能杆更换后,柱脚抗震性能得以快速恢复,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为典型的"双旗帜"形,卸载后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仅为0.001 rad,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通过对位移延性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的分析,表明自复位柱脚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随着β_(sc)参数增大,柱脚自复位能力提高,承载力和耗能能力降低,而对变形能力影响不大;随着框架柱轴力增大,自复位能力和承载力提高,变形能力降低,而对耗能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将预应力钢绞线与消能杆引入钢桁架梁,利用消能杆、预应力钢绞线分别来消耗构件的变形能、实现结构的自复位功能,从而有效减轻结构震后残余变形。理论推导了自复位钢桁架梁端截面对应于其恢复力骨架曲线关键特征点处的弯矩和刚度值;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建立了钢桁架梁的分析模型,进行了单向和往复水平荷载下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应关键点处的梁端弯矩和刚度的模拟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往复荷载作用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类钢桁架梁具有很好的自复位和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