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分形维数的絮凝效果定量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力条件、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对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影响,用聚合氯化铝做絮凝试验,观察絮凝体的电镜照片并计算了絮凝体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从低于标准停留时间的20.00%逐渐增加到超过33.30%时,絮凝体的分形维数数值从低于标准值的5.13%逐渐增加到高于标准值的16.03%;絮凝剂投加量最佳时分形维数最大,投加量不足时分形维数的数值下降了17.06%~33.15%,投加量过量时分形维数的数值下降了22.65%~35.63%;实验表明絮凝体的分形维数与絮凝条件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絮凝效果定量化研究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壳聚糖(CS)为正渗透(FO)膜成膜材料,以聚酯筛网为支撑材料,经过交联、碱液浸泡得到CS复合FO膜(CS-FO膜)。并将其用于石油醚乳化油废水的分离。结果表明,该CS-FO膜分离层为单一均质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该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NaCl为驱动液时,其平均渗透水通量可达30 L/(m~2·h),截盐率可达到97%。分离乳化油废水时,膜面流速和乳化油废水含量均会影响膜的分离性能,膜面流速越大膜的渗透通量越大;废水乳化油含量越高,膜的通量越低。对质量浓度1.0 g/L的乳化油废水连续分离5 h后其水通量可维持在12L/(m~2·h),对乳化油的截留率可达到96.8%,这说明该FO膜在分离乳化油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障管网中生物稳定性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点,概述了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种类及其检测方法,综述了管网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气浮-混凝-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浮-混凝-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气浮条件:气水比为45~60mL/L、氧化石蜡皂用量为300mg/L、气浮时间为15min;最佳混凝条件:PAM投加量为9mg/L、PAC投加量为1100mg/L、pH值为5、搅拌强度为200r/min;最佳Fenton氧化条件:pH值为3,Fe2+投加量为0.04mol/L,n(H2O2)/n(Fe2+)为15,反应时间为90min。垃圾渗滤液经过气浮-混凝-Fenton氧化处理后COD、NH3-N得到了较好的去除,最终出水COD、NH3-N、TP可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排放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5.
能量转化在絮凝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流体力学中的因次分析方法,研究得出了絮凝过程的影响因素是雷诺教、絮凝体的比重、颗粒的体积浓度和有效能耗率,建立了有效能耗率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并计算了穿孔旋流絮凝池改造成网格絮凝池前后的有效能耗率分别为13.03%和20.98%,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混凝/水解酸化/组合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洗水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混凝/水解酸化/组合生物处理工艺在洗水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以PFS作为混凝剂,水解酸化池后采用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接触氧化相结合的两级处理工艺,运行效果较好,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某市D污水处理厂设计时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无法达到现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对脱氮除磷的要求,且进水具有明显的低C/N特征,为此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建生物选择池、厌氧池和缺氧池,结合原有的卡罗塞尔氧化沟组成A-A2O工艺,生物选择池可以消除硝化液对厌氧除磷的不利影响,提高后续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该工程可以为老厂脱氮除磷工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絮凝体分形维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微污染源水的流量、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影响,用聚合氯化铝(PAC)做絮凝试验,观察絮凝体的电镜照片并计算了絮凝体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当流量从低于设计流量的25.00%逐渐增加到超过25.00%时,絮凝体的分形维数数值增大了22.30%;絮凝剂投加量最佳时分形维数最大,投加量不足时分形维数的数值下降17.06%~33.15%,投加量过量时分形维数的数值下降22.65%~35.63%;实验表明絮凝体的分形维数与絮凝条件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混凝投药系统优化设计的主控参量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