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建筑科学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天然胶结土粘聚力的微观本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人工合成的针铁矿胶结高岭土的微观胶结机理和模型,计算了天然针铁矿胶结的贵州红粘土的粘聚力的理论值,其结果与用传统的土力学的方法实测的数据完全一致,提示了该天然胶结土粘聚力的微观本质。  相似文献   
2.
用流动电位法测定粘土的ζ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如何用流动电位法测定粘土的ζ电位。引进传导系数α(α=Kb/K+βKs)后,使表达式Es=PDζ/4πη(K+βKs)应用于土壤中所遇到的困难得到了克服。文中对系数α的物理意义及其确定法作了说明。重塑钠高岭土的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电解质浓度高于0.1N的条件下,计算ζ电位时方可不计及表面电导的作用。因此对于一般的天然土壤,本文提供的方法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绿泥石片岩遇水软化的强度试验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杨鑫  胡其志  程昌炳 《土工基础》2011,25(1):45-48,69
选取四川省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围岩绿泥石片岩,分别用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进行饱和,利用RMT试验机和MTS试验机进行单轴和普通三轴的室内强度试验,分别测定绿泥石片岩在两种饱和状态和干燥状态下的强度指标。对比绿泥石片岩力学参数的变化,通过对岩石双电层进行微观机理分析,得出绿泥石片岩遇水后强度有显著的降低,表现出明显的遇水软化特性;软化的主要原因是岩石周围双电层的影响,且双电层厚度越厚,岩石强度降低越多;双电层厚度越薄,岩石强度降低越少。  相似文献   
4.
酸性溶液浸泡下原状黄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中存在大量碳酸钙胶结物,该胶结物对黄土力学性状的影响很大。采用浓度为0.1,1和2 mol/L的盐酸溶液,开展了原状黄土试样的浸泡试验,测定了不同时间浸泡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开展了经不同时间浸泡土样的颗粒分析试验、固结试验及剪切试验,分析了酸性溶液浸泡下原状黄土力学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黄土中胶结物主要是以粒径小于0.01 mm的颗粒存在,在酸性溶液浸泡作用下,土中钙质胶结物逐渐被溶蚀,试样中细小颗粒逐渐减少,尤其是颗粒直径小于0.005 mm的含量明显减少,浸泡液酸性越强,土体中钙质胶结物溶蚀的速度越快并且溶蚀得越充分。胶结物在土体中的作用主要是连接骨架颗粒,因此,胶结物对土体的黏聚力影响较大,而土体内摩擦角受胶结物溶蚀的影响不明显。经盐酸溶液浸泡后,试样的黏聚力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降低,浸泡60 d后,土体的黏聚力逐步趋于稳定。经0.1,1,2 mol/L盐酸溶液浸泡120 d后,试样的黏聚力分别降低约47%,63%,87%,且呈现出浸泡液酸性越强,黏聚力减少越多的情形。胶结物的溶蚀引起土体孔隙增加,压缩系数增大。随着胶结物的减少,土体的快剪应力-应变关系逐渐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几种不同矿物成分和孔隙液的土柱在压应力作用下,两端面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该现象表明此电位差(或其增量)与应力(或其增量)成正比例,这种电位差被论证就是流动电位(差)。  相似文献   
6.
胶结土的凝聚力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论证了胶结土在剪切带上的胶结强度Sc就是该土的凝聚力c,并通过微观实验数据和方法求算了剪切带上的Sc为20.8kPa,此值与实测的c值19kPa非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岩土介质的力学特性与其微观特性存在相互依存性。  相似文献   
7.
程昌炳 《土工基础》1995,9(1):32-35
本文介绍了泥浆快速聚沉而迅速使其固相与液相分离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渗注浆法,对某古铜矿遗址围岩(土)及坑土进行了保护试验研究,并对其保护效果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9.
萧山跨湖桥独木舟遗址区的电化学桩加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古遗址保护工程,开展了软土电化学桩加固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电化学铁质胶结特性和成桩效应,并通过检测对其加固效果以及长期水稳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金属电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电解、水解、氧化、脱水等一系列反应后,土体中胶结物含量明显提高,并在电极处形成直径为8 cm~10 cm的圆柱形胶结桩体,离电极10 cm~30 cm的土体强度较加固前显著提高,表明胶结桩体与桩间土已形成桩~土复合地基,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模量较加固前提高一倍左右,且胶结桩体具有很好的水稳性和耐酸碱性。  相似文献   
10.
软土电化学桩加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一套软土电化学成桩加固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开展系统的模型试验,成功再现铁质胶结成桩加固的整个物理化学过程,弄清胶结桩体组成结构特征,并通过加固土体电流、电阻、盐度的跟踪监测,探讨电化学成桩加固的电解特性及主要控制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微型贯入试验、室内平板载荷试验、崩解试验,对胶结桩体强度分布规律、承载力特性和水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胶结桩范围为电极直径的8~12倍,强度随与电极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胶结核心层和影响层组成之间存在一明显的强度突变面,胶结桩–土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较加固前提高约10倍,并具有很好的水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