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斯科地铁站地下空间装饰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斯科地铁站建筑特点之一是其地下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一部分,其装饰艺术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保持和发扬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本文分析了莫斯科地铁站建筑装饰风格及特点,旨在对国内地铁站建筑装饰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建筑作品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发现作品的空白点,并由接受者不断调动自身的已有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填补的过程.本文以建筑接受作为切入点,从分析建筑作品的认知过程入手,对认知过程中补白发生的心理基础进行研究,并结合典型建筑作品的分析,发现在建筑作品认知过程中存在着再现性、想象性以及创造性的补白,这些认知过程中的补白具有主观性、指向性以及距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宜居城市离不开设计优良顺畅环保的交通体系,而这样的交通体系中完善的人行系统又必不可少.本文从现在城市多重视车行道的发展而忽略人行系统的建设,致使人行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人手,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完善城市人行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留白”这一艺术理念对于传统园林以及传统空间建构形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哲学、认知方式以及审美观等角度,对留白在传统园林空间的创作以及接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了留白的创作思想表现在园林空间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及时空互渗等方面,留白的空间处理手法是形成传统园林空间意境的重要设计策略.传统园林空间中的留白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和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分析传统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的"留白"入手,分别从空间限定的弱化、场所功能的复合化、以及路径设置的多重化等角度,来探讨"留白"作为一种空间营造手法在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鲍鲲鹏  鲍英华  赵龙 《华中建筑》2010,28(3):21-22,26
通过对文字在建筑中的表现形态的分析,解析文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意视觉语言,在建筑作品审美接受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指引作用和召唤功能。同时结合实际设计项目进一步探讨了文字这种独特的视觉形式语言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出发,探寻了场地特征和场所精神对于场地设计的重要意义,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即以人的场所体验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大感官反应出发,通过对典型场地设计作品的解读,重新审视场地场所精神的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知觉体验触发体验者领会场所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场地设计的新角度,即将人类知觉体验的五要素纳入场地设计,使场地设计更具有人文性与地域性,进而完善和塑造场地的场所精神,提高场地设计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鲍英华 《华中建筑》2012,(12):17-19
“空白”存在于建筑作品中,表现在作品的功能、实体、空间以及审美时序等各个层面。该文通过解析空白艺术形成的内在因素,明确建筑作品中存在着表现为形象空白和意义空白的艺术空白,从建筑作品的功能的未确定、实体界面的虚空、空间效果的虚化以及审美时序的中断4个方面来分析空白艺术在建筑作品中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揭示了建筑作品中空白的存在与建筑意境生成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建筑创作应重视空白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建构建筑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建筑作品认知过程中的补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作品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发现作品的空白点,并由接受者不断调动自身的已有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填补的过程。本文以建筑接受作为切入点,从分析建筑作品的认知过程入手,对认知过程中补白发生的心理基础进行研究,并结合典型建筑作品的分析,发现在建筑作品认知过程中存在着再现性、想象性以及创造性的补白,这些认知过程中的补白具有主观性、指向性以及距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建筑空间留白的可持续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各个方面的深入,设计者对于建筑以及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关注。该文从建筑设计方法的角度入手,以建筑空间的“留白”设计作为切入点,探讨这种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手法如何应用于建筑的设计,并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及影响。可持续发展观与建筑的碰撞,应落实于建筑工程项目从策划到施工的各个层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而建筑创作中的留白恰在建筑空间设计的层面提出了建筑得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指引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