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17、18世纪中西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激发了欧洲对中国艺术的热情,追溯了这一促使中国造园术在欧洲得以传播的时代背景,着重分析了其中对中国造园术在欧洲传播影响甚巨的人物与思想,诸如"中国热"的兴起与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关系,传教士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推介作用等。特别论及中国造园术在英国"如画园林"的兴起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威廉·钱伯斯对中国造园术在欧洲传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士大夫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它肇始于魏晋,成熟于随唐,鼎盛于两宋。士园林产生和发展与士人隐逸文化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士大夫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审美情趣等的物象表现。要真正体味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不能离开对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特点和士大夫阶层隐逸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脚踏实地从国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之创作黄家瑾20世纪世界建坛风云变幻莫测,流派纷呈,现代派的巨浪与继承传统文化的呼吁和努力,同时并存。真真实实地演绎着“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之美。世纪末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其建筑业也因此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发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现代环境主义运动在发达国家兴起,环境运动对20世纪晚期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环境伦理学”或“环境哲学”应运而生。面对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观成为人类的共识,城市是人类主要的住区环境,面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问题,文章从四方面提出了思考:生态城市的理念,城市文脉的延续,建筑师的责任和全社会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黄家瑾 《建筑与环境》2007,1(3):1-1,6,2
“建筑意”最先由前辈梁思成先生提出,一直为业界所关注与讨论。“建筑意”可以理解为建筑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是离不开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换言之是由审美意象升华而成的。建筑审美又因建筑之特性而有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审美,它必然表现出建筑物质性、功能性、空间性的和谐统一。“建筑意”的阐发往往因象征而生,因移情而起,又因时间而异,对“建筑意”的思考是建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价值在于有助于建构一种现代化的,有生命的,有意于社会和人类的建筑观点,培养我们对历史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让我们长于就自生的生存环境提问。  相似文献   
6.
城市形态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存的城市形态是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形态的叠加,由是构成了城市韵味。城市形态具有连续性,历史上形成的形态将对其后的发展长期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那些打着各种幌子对城市的无知和不负责任的破坏,摧残,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一个城市的特色,多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积累与沉淀而形成的,一朝破坏,永难修复。我们不能不反思与警惕现今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