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态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第二分报告,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国内外园林绿地多种功能的量化研究及有关绿色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黄晓鸾 《中国园林》2006,22(1):11-15
汪菊渊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一生致力于园林学理论和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园林学科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几十年来为创办园林专业、确立园林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和总结、撰写中国古代园林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1)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城市生存环境绿化量植群的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建设部科学基金联合资助。本文概述了该课题探讨国内外城市公园绿地的绿色量指标,借鉴国内外对城市绿地各种功能量化的研究,进行我国城市绿化环境质量评价和典型城市市民对绿地需求的调查研究,应用新科技术成果绿化三维量对典型城市不同的绿地类型、绿化结构的各项测算,提出了五类40项绿色量指标。全面、综合地反映和衡量绿色环境的生态、游憩审  相似文献   
4.
黄晓鸾 《中国园林》1998,14(2):55-57
本文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的第一分报告,阐述了国外关于“绿色量”及其指标的研究:探讨了我国与国外发展国家关于“绿色量”指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1966年制定水质标准之后,到现在经过了十多年,在这个期间关于水质科学知识的不断扩大,特别以仪表分析为代表的分析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由于仪表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过去以人工分析方法为主的检测方法比较,精确度和客观性和分析效率都有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的发展。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逐渐减少,人们更多地集中于城市,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大(见表1)。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聚集,造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失调和环境的污染,人们借助于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的注意力或许正在转向国外的污水处理流程,这种处理流程具有处理单元(尽可能)少、综合多功能的作用。因此,在能量问题正在被人们日益重视的今天,更引人注意。这种低成本、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流程是荷兰和西德人的研究成果。在能量问题影响美国工程思想前很久,欧洲人就把节能作为一个问题来考虑。欧洲的工程师们认为,有必要对污水处理厂的传统设计概念进行修正,以简化处理功能、减少劳动强度和运管工作及耗能费用等。西德和荷兰的设计理论,强调系统的生物负荷,而水力负荷属第二位,如果生物负荷可满足要求,水力负荷通常也就会令人满意。而美国人的基本观点是:水力负荷是关键性的,如果水力负荷符合要求,生物负荷也将会使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四个活性污泥厂的运转数据表明,对于圆形周边进水的二沉池来说,周边出水方式的效果同中间出水方式相同,或者优于中间出水。活性污泥法的广泛使用,要求继续研究和改进二沉池的性能。(一)改进的原由与比较为了尽力改进现有沉淀池的水力状况并达到撇渣的要求,研究了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方式的二沉池。周边进水沉淀池比中间进水沉淀池的水力效率要高50~80%。这就是说,周边进水沉淀池的体积可以小于中间进水沉淀池,在设计污水处理厂时,可以把这作为留有发展余地的因素来考虑。  相似文献   
9.
生物滤池于1893年开始出现,比活性污泥法早二十来年。是由土壤自净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普通的污水处理方法,适用于城镇中小型污水处理。目前,美国有4000个生物滤池厂,占污水处理厂的23%以上,与活性污泥法处理厂的数量相近。其中大量用于二级或三级处理厂。日本有8%的污水处理厂使用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法能适应污、废水浓度、水量的突然变化,和成分复杂的污废水及寒冷地区温度变化,在冲击负荷下容易恢复处理能力。美国有104个生物滤池厂分别处于五个寒冷地区。即使在冬季,处理效率较低,但也能够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生物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第五分报告。根据上述四个分报告研究与探讨,本文提出了5类40项绿色量指标,全面、综合地反映和衡量城市绿色环境的生态、游憩、审美等功能和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