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5篇
轻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信息家电的通用嵌入式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旨在加速信息家电产品的研制速度,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部开采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微震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深部采动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及对矿震孕灾过程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震源点在工作面前方和采空区后方积聚,工作面前方要多于采空区后方,并且主要集中在裂隙带附近和应力增高区附近;震源点随着工作面推进先是在老顶积聚,后逐渐向上方岩层发展,等到开采后又再次降低到老顶附近。矿震的发生要经过平稳期、孕育期、应力(能量)激增期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受到地质构造和开采条件的影响下,应力的重新分布,产生应力集中并积聚大量的弹性能,并向局部区域转移。在扰动条件下,变性能瞬间释放从而产生矿震灾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分子堵水剂材料的特点和主要性能,讨论了高分子堵水剂材料的施工方法和应用。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说明了高分子堵水剂材料在煤矿防治水、堵漏风、堵瓦斯、充填加固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场区域的通风阻力及通风等势图,确定了采场区域内可能的漏风源汇,采用瞬态和稳态释放示踪气体SF6的技术,确定了综放面进风隅角采空区的漏风风速和采场漏风量及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采空区煤氧化自燃危险区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耀 《煤矿安全》2002,33(2):28-29,49
本文从理论上对采空区“三带”划分进行量化分析 ,对氧化升温带和氧化自燃带的概念进行了区分 ,并分析了动态情况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区域的确定方法 ,提出了安全推进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为采空区火灾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分子堵水剂材料的特点、主要性能以及高分子堵水剂材料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过程,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说明了高分子堵水剂材料在煤矿防治水、堵漏风、堵瓦斯、充填加固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东滩矿北、西翼生产布局变化引起的北、西翼通风系统不平衡问题,提出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并运用计算机网路解算技术进行通风网路解算,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保障矿井实现新的高产高效目标提供一个合理、经济、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8.
综采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根据采空区顶板的冒压实状况,通过采空区流场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出了采空区内自燃“三带”的分布状态,通过对采空工内遗煤温度和气样成分的观察分析,阴证了计算机模拟分析的结果。结合采空区遗服煤的分布状态,充分阐明了“两道两线”(进风道、回风道、切眼线和停采线)是采空区内发火最危险部位,也是采取防灭火措施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9.
以厚度为4,5,6 mm厚Q235材料平板为试件,分别在板中心预制直径为3,5,7 mm小孔缺陷并对板施加9,18,27 kN载荷,用CMT5305拉伸试验机和TSC-1M-4磁记忆检测仪测试了不同试件在受力状态下开孔周边的磁场效应。测试表明,开孔周边的磁场效应与板的应力集中和孔径有关,与板厚和载荷大小无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搅拌法加入Al2O3颗粒制备颗粒增强Al-0.97%Mn复合材料,并在组织、力学性能及磨损性能等方面分别与Al-0.9%Mn合金作对比.结果表明,Al-0.97%Mn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高于Al-0.9%Mn合金并保留了良好的塑性;在低速干滑动摩擦磨损条件下,随着载荷增加,Al-0.9%Mn合金的磨损失重速度比Al-0.97%Mn复合材料快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