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0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大隆煤矿S11201工作面的瓦斯来源及采空区瓦斯分布情况,得出因受工作面采动卸压影响,下邻近层瓦斯大量涌向S11201工作面采空区,是造成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的主要原因。 针对性提出“回风巷迎向斜交钻孔方法冶抽采采空区裂隙带卸压瓦斯,取得了理想的抽放效果,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
利用材料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系统分析了粗晶工业纯钛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变形及损伤行为.结果表明:工业纯钛的压缩变形及损伤行为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升高,压缩屈服强度、峰值应力以及流变应力逐渐减小.表面变形及损伤特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200℃以下表现出反常的随温度升高塑形变形能力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ZGH451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组织主要由外延生长的微细柱晶组成,枝晶间存在γ/γ'共晶组织,合金中元素偏析造成了枝晶干与枝晶间处γ'相尺寸差异,分别为100 nm和250 nm。不同热处理工艺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固溶温度由1180 ℃升高到1350 ℃,合金偏析程度逐渐减弱,直至1350 ℃发现初熔组织;随着一级时效温度由1050 ℃升高到1150 ℃,γ'相的尺寸逐渐增大,形状由球状等不规则形状转变为立方状。综上,优化出适用于该合金的热处理工艺(HT2),与沉积态合金相比,完全热处理后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且消除了合金的偏析及γ/γ'共晶,在1000 ℃拉伸变形过程中γ/γ'界面形成致密的位错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520 MPa和269 MPa,延伸率为11%。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隆矿W2708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在采取采空区埋管注氮、注砂、上邻近层瓦斯道注浆、工作面合理配风等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在工作面顶板裂隙带施工消火钻孔注水、注白泥、注三相泡沫,有效控制了W2708采空区自然发火隐患,保证了工作面正常回采和安全回撤,同时对研究大采高复合煤层顶板综采工作面防治发火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制备的超细晶铜在退火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和硬度变化, 同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通道衬度(SEM--ECC)技术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超细晶铜在室温到300 ℃的温度范围内分别在单向压缩和循环变形后的微观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超细晶铜即使在低于再结晶温度退火条件下也会以缓慢渐进的方式发生逐步的再结晶和晶粒粗化, 该结构软化过程通过DSC随退火时间的响应曲线探测不到. 高温压缩下晶粒的粗化行为与应变速率有关, 应变速率越大, 粗化的局部化越明显; 应变速率越小, 更多的晶粒发生整体粗化. 高温循环加载促使晶粒粗化发生得更为显著、均匀, 在粗化的晶粒内可观察到一些典型的位错组态, 如墙结构和胞结构等. 另外, 利用最大晶粒尺度(Dmax)与平均晶粒尺度(Daver)的比值V定量讨论了不同高温变形情况下晶粒粗化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一、原设备存在的问题 E44型磨煤机是我国在五十年代引进数量较多的一种中速磨,主要用于正压直吹式煤粉制备系统。据统计,目前国内大约有80余台在运行。通过对邯郸、望亭及芜湖等电厂的调查,发现这种磨煤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漏煤多、研磨件寿命低,磨室排矸石部位易磨穿以及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退火热处理对累积叠轧法(ARB)制备的亚稳态超细晶纯铜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100~250 ℃内对ARB-Cu分别退火10、30及60 min。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万能力学试验机对ARB-Cu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RB-Cu晶粒尺寸略有长大,亚晶粒弥散分布,位错密度逐渐降低,晶粒形状由不规则态转变为等轴晶粒。ARB-Cu在100~250 ℃分别退火10 min和30 min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升高和退火时间增加逐渐下降。在150 ℃退火30 min,ARB-Cu的强度和塑性达到退火态最优匹配。ARB-Cu的断裂机理由叠轧态的解理断裂逐渐变为退火态的韧性断裂,其塑性变形能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物理化学相分析技术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G33新型超高强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33钢在860 ℃固溶时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存在M6C、VC和NbN未溶相并且以M6C碳化物为主;随着固溶温度升高,未溶相快速溶解,VC和M6C相分别在940 ℃和980 ℃完全溶解;M6C、VC未溶相的溶解使微裂纹缺乏形核点而不易萌生,同时提升了基体中合金元素固溶量,增强了固溶强化效果,让G33钢在保持高强度(2000 MPa级)的同时提高了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了一种新型低钴二次硬化钢高温区间的析出相种类和含量,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检测等试验方法,研究了淬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淬火时,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存在大量富W、Mo的球状M6C析出相。升高淬火温度,M6C相迅速回溶,并在1060 ℃时完全溶解。M6C相的溶解使得二次硬化效果增强、冲击性能提升,同时导致原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化,进而对强韧性产生不利影响,最终试验钢经1060 ℃淬火后获得最佳力学性能配合。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超细晶材料在高于室温条件下的动态疲劳变形行为,在室温到300℃温度范围内以及在恒应力幅为200 MPa条件下研究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法制备的超细晶铜的循环形变行为及表面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循环软化更趋明显,相应的疲劳寿命显著降低,断口形貌特征由脆性逐步转变为韧性;表面变形特征及损伤行为也与温度密切相关,例如,作为主要变形方式的大尺度剪切带在室温疲劳下大量形成:随着温度升高,晶粒长大及位错滑移增强,晶界数量和体积分数明显降低,导致剪切带变得更细且不连续,当温度高于其再结晶温度时剪切带几乎消失,晶粒内的位错滑移成为材料的主要变形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