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矿业工程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抛掷爆破爆堆的形态对于倒堆系统总作业量与成本、后续倒堆环节的工作面参数设计工作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爆堆形态样本量不足、错误数据影响预测效果等问题,提出了爆堆形态的标准化分析-处理方法,具体包括数据库的构建、基于工作面形态特征的样本筛选及分类、基于爆堆形态特征的样本筛选与分类,实现了海量爆堆数据的快速处理,提高了样本的有效性。利用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对样本集合进行回归分析,最终获得了三组具有普遍解释意义的典型爆堆曲线,研究提出的处理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等特点,为现场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的设计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合理评价矿井煤层冲击危险性,减少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避免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矿井煤层进行冲击危险性综合评价,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井煤层冲击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井煤层冲击危险性影响因素,即:开采深度、冲击倾向性、煤层顶底板性质、地质构造、开采技术;确定了评价因素集,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关系矩阵,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创建了矿井煤层冲击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对矿井煤层冲击危险性做出无冲击危险性、弱冲击危险性、中等冲击危险性和强冲击危险性的定量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确度。以内蒙古某矿评价应用为例,选取2-1煤层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通过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井煤层冲击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2-1煤层最大隶属度指数x=0.43,评价结果为中等冲击危险性,与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得到的结果一致,表明了该模型可以用于评价矿井煤层冲击危险性。应用该模型在对矿井煤层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更注重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结果的影响,因而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合理。研究为矿井煤层冲击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评价角度。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拉斗铲倒堆工艺在我国露天矿山的应用及推广情况,针对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拉斗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搜集整理了大量国外实践数据,客观的量化分析了黑岱沟露天矿拉斗铲倒堆工艺在作业成本、效率、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提出当前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倒堆开采工艺设计不合理、设备维护检修及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根据国内外开采条件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分区开采设计方案替代现行的全工作线开采方案,并提出未来拉斗铲倒堆工艺的重点研究方向应为:采场分区开采设计方法、拉斗铲倒堆作业方式及程序优化设计方法、设计施工管理与设备维护检修的信息化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我国露天煤矿的安全、高效、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内外露天矿山智能化发展现状,从露天矿山自动化装备及系统的大范围应用、信息化数据链的集成、数据处理和决策、生产设计智能化与矿山工程设计-施工的一体化管控五个方面研究了当前露天矿山智能化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当前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规划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即:露天矿山智能化的概念与内涵较为模糊、智能化改造涉及的规划内容、实施途径等尚未体系化、专业学科交叉中存在知识壁垒、缺乏合理的“投入-产出”评价标准、缺乏各规划内容优先级的决策依据。为解决上述存在的关键问题,分别从露天矿山智能化知识图谱的构建研究、矿山合理智慧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规划内容优先级的决策方法研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拉斗铲作业效率,针对黑岱沟露天矿8750型拉斗铲的作业循环耗时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挖掘方式、岩土台阶几何形状是影响挖掘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组合式挖掘、改变岩土局部几何形状提高设备挖掘环节效率;设备转动耗时是影响一次作业循环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满载旋转、空载返回环节中,应保持设备加速、减速过程中转动角度的比值分别为3/2,4/5;铲斗提升耗时是制约挖掘煤沟作业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提升-旋转"制约关系制定了拉斗铲挖掘-排弃位置参考表。  相似文献   
6.
拉斗铲倒堆作业方式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原煤产量、工作线长度等参数,然而近十年来黑岱沟露天煤矿原煤生产目标不断提高,转入二采区后工作线长度也发生了变化,拉斗铲倒堆工艺的效率不断降低、成本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黑岱沟露天煤矿综合开采工艺的瓶颈环节。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分析了倒堆工作面参数对系统作业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三种拉斗铲倒堆作业方式,计算了各方案的移设周期内可挖掘物料量、可用排弃空间、二次倒堆量等关键指标,得出在当前开采条件下,采用“拉斗铲分别站立于工作面与排土场倒堆”作业方式系统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张峰玮  孙健东  任吉凯  赵兵 《陕西煤炭》2012,31(6):55-56,34
通过对安家岭露天煤矿现有的采、运、排设备以及地面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本矿使用设备的历史情况,在综合分析现有主采设备、地面运煤系统能力的基础上,对现有各种类型的卡车进行优选优用,最终得出了安家岭露天煤矿过背斜期间补套卡车的最佳型号。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露天煤矿半连续采煤工艺系统的效能、可靠性和经济性,针对破碎站的选型工作进行了研究,在统计分析我国典型的大型露天煤矿地质赋存条件及开采条件的基础上,讨论了破碎站选型影响因素,确立了破碎站选型的特征指标。采用熵权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组合权重破碎站优选数学模型,对我国露天煤矿常用的4种破碎站进行了选型研究。结果表明:简约式破碎站在半连续采煤工艺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MMD1000系列双齿辊破碎机破碎效率进行仿真研究,考察物料性质、物料粒度分布、齿辊转速等变量对破碎机破碎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物料大块率的增加将降低破碎机的破碎效率;物料硬度的变化会引起破碎机破碎后物料出料粒度尺寸存在差异,即硬度越大的物料,破碎后Bonding键断裂数目越少,破碎机破碎效率越低;适当提高双齿辊破碎机齿辊转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破碎机破碎效率,破碎机破碎软岩物料时提高齿辊转速较破碎硬岩物料时提高齿辊转速破碎机破碎效率提高幅度高。齿辊转速的变化还会造成破碎后物料的粒度发生改变:低齿辊转速下会使破碎机破碎后物料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强制排出大块较少;而高齿辊转速易造成强制排出大块物料,物料粒度分布不均。试验结果可以为提高双齿辊破碎机生产效能和破碎机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英明  孙健东 《煤炭工程》2019,51(7):173-177
利用碳排放Tapio脱钩弹性分解模型对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阶段脱钩关系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的演变历程。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与GDP脱钩状态整体为弱脱钩,2014年开始,中国碳排放出现负增长,脱钩状态呈强脱钩。美国脱钩状态整体呈较为理想的弱脱钩,2006年以后美国碳排放实现负增长,碳排放与GDP强脱钩,这主要归功于美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印度脱钩状态较为恶化。日本脱钩状态整体呈弱脱钩。在驱动因素研究过程中发现,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效应是影响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碳排放与GDP脱钩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印度碳排放还受人口效应的影响较大,能源结构效应对日本的碳排放与GDP脱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