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1篇
电工技术   110篇
综合类   91篇
化学工业   91篇
金属工艺   55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169篇
矿业工程   61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103篇
水利工程   50篇
石油天然气   90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1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23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熏蒸对哈密瓜采后耐冷性的影响。以"西州密25号"为试材,用60μL/L NO气体熏蒸3 h,分别在(1±0.5℃)、(3±0.5℃)、(5±0.5℃)贮藏。统计冷害发病率和冷害指数,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_2~ˉ·)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能提高SOD、POD活性,抑制O_2~ˉ·产生速率。1℃条件下,果实冷害发病率最高,NO处理能减轻冷害的发生;3℃条件下,对照果实后期出现冷害,但NO处理果实无冷害发生;5℃条件下,果实后期出现冷害和病害症状,NO处理能减轻果实的冷害和病害。说明NO能够提高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抑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提高果实的耐冷性;3℃条件下,NO熏蒸既能有效维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又能抑制果实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模糊控制的减振效果,本文在两输入模糊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多输入影响的修正两输入模糊控制,对顶层设置AMD控制装置的12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模糊控制研究。首先,利用FCM聚类算法从初步模型得到的受控结构反应数据中提取模糊规则,设计模糊控制器;其次,利用Simulink建立了考虑多输入影响的修正两输入模糊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进行了1∶8比例的高层建筑模型结构模糊控制振动台试验研究。仿真与试验结果均表明:考虑多输入影响的修正两输入模糊控制系统比普通两输入模糊算法的控制效果提高了约10%,对顶层位移反应峰值的控制效果达到70%左右,且易于实施。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振动模糊控制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为主动控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宽沟煤矿冲击地压与采动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受采动影响下的高应力和高能量场是影响浅部煤层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并通过PASAT-M便携式微震检测系统对采动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智能模块化LED线性隧道照明的关键技术,包括线性光学透镜开发,基于PLC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基于数字技术的驱动电源开发和和照明系统耦合,基于隧道照明的模拟研究,直流供电与照明系统的耦合研究。总结工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应用设计软件对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石墨烯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利用一种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分散剂A)辅助石墨烯分散于聚α-烯烃(PAO4)基础油中,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分散稳定性进行了监测,并使用UMT-3多功能摩擦试验仪和ContourGT-K型三维轮廓仪考察了石墨烯/PAO4分散液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磨痕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A可有效提高石墨烯在PAO4中的分散稳定性,加入分散剂A后,石墨烯/PAO4分散液静置一周后的相对浓度为0.667,是未加分散剂的分散液的7.8倍;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显著提升摩擦磨损性能,添加0.8 mg/mL的石墨烯和质量分数为0.2%的分散剂A,跑合期从670 s缩短至250 s,磨损体积减少了55%。  相似文献   
6.
7.
袁颖  敬加强  尹然  张明  韩力  赖天华 《化工进展》2022,41(5):2593-2603
为探究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复配体系的协同减阻作用,以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为研究对象,设计搭建多功能湍流减阻实验测试装置,实验分析聚合物离子类型对复配体系协同减阻的影响,优选复配体系,进一步研究复配体系协同减阻作用随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PAM-CTAC/NaSal复配体系协同减阻作用>AmPAM-CTAC/NaSal复配体系协同减阻作用>NPAM-CTAC/NaSal复配体系协同减阻作用>APAM-CTAC/NaSal复配体系协同减阻作用。CPAM-CTAC/NaSal复配体系的协同减阻作用在CTAC/NaSal浓度达到聚合物饱和浓度(PSP)0.3g/L时到达顶峰,平均减阻效率高达69.22%;当CTAC/NaSal浓度增加至0.5g/L后,平均减阻率迅速减小至10.08%,复配体系的临界广义雷诺数亦迅速降至7535.20,抗剪切性减弱。随着CPAM浓度由0.05g/L增加到0.2g/L,减阻破坏区减阻率可由9.08%增加至57.49%,临界广义雷诺数由31272.43增加到45033.36,抗剪切性增强;当CPAM浓度超过第二临界缔合浓度(CAC Ⅱ)0.15g/L后,减阻破坏区减阻率增加趋势及抗剪切性增强趋势均变缓。此外,相较于单一减阻剂,复配体系耐温性显著增强,55℃时最大减阻率增至69.05%。  相似文献   
8.
蒋洪  张世坚  敬加强  朱聪 《化工进展》2019,38(6):2581-2589
塔里木盆地地区的英买、迪那等大型高压凝析气田目前仅对原料天然气进行了烃水露点控制,重烃回收率低,经济效益没有实现最大化,对此类气田进行凝液回收可显著提升气田的经济效益。现今适用于高压天然气凝液回收的流程主要为HPA(high pressure absorber)流程,本文在HPA流程基础上提出两种改进流程,即改进Ⅰ型流程和改进Ⅱ型流程。并通过SQP(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算法以单位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对3种流程进行操作参数优化, 并通过能耗分析表明:3种流程具有不同原料气贫富和压力适应范围,在贫气条件下,原料气压力在7000~8000kPa范围内,改进Ⅰ型比HPA流程更节能,而当原料气压力高于7500kPa时,改进Ⅱ型流程能耗开始低于前两者,且随原料气压力增加,节能效果更加明显。而对于富气,改进Ⅱ型流程能耗最高,改进Ⅰ型与HPA流程区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沌口长江公路大桥索梁锚固区的钢锚箱结构为依托,基于局部传力的不同力学形态分别建立了考虑线性、材料非线性以及接触非线性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钢锚箱式连接构造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影响性分析,从节省用钢量和减少应力集中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并对优化后锚箱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和验证。分析过程中主要考虑了锚固板长度、板厚、锚垫板及承压板厚度和钢箱梁边纵腹板厚度对钢锚箱受力的影响,并利用回归公式揭示了部分设计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其设计方法和思路能够保证锚固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综合性结构上部建筑层数和使用功能不同,其地下结构通常采用不同埋深、不同形式和不同基底压力的联合基础形式。当地基采用CFG桩加固处理时,由于不同基底压力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的差别,致使同一场地不同区域的复合土层具有不同的压缩模量提高系数ζ。通过对现有CFG桩复合地基与基础设计计算理论的梳理和归纳分析,基于既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又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化分析计算手段,对综合性结构CFG桩复合地基与基础设计计算进行探讨分析,所提出对设计依据提供设计计算参数的调整和补充建议、如何运用现代化计算手段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及根据CFG桩面积置换率如何进行布桩和质量检测的方法,可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审图人员参考,同样也可为其他人工地基与基础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