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动包装超细粉末材料的问题通过开发自动粉末包装机来解决 ,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特征 ,设计方案 ,使用 PLC控制包装线的控制原理和方法 ;介绍了控制的结构形式 ,硬件组成 ,以及在 PLC中实现旋转并行工位控制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改变了把地层划分为储层和封盖层识别岩性圈闭分布的传统方法,将其划分为储集层、非储输导层和封堵层3种不同性质地层,3种地层的空间展布决定了岩性圈闭的构成与分布。而岩性圈闭的可靠性决定于封堵层界面和储集层界面的匹配关系。在总结多年来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带)各种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岩性圈闭构成新理论,提出了岩性圈闭的双界面识别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锈钢材料性质的分析,设计并制造出可转位机夹车刀。确定合理的切削参数,以达到理想的车削效果。  相似文献   
4.
超细粉末自动包装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包装超细粉末材料的问题通过开发自动粉末包装机来解决,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特征,设计方案,使用PLC控制包装线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介绍了控制的结构形式,硬件组成,以及在PLC中实现旋转并行工位控制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是大庆探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接替地区之一。该区地震资料信息噪比低,给断层、层位解释带来很大困难,使得构造图深度与钻井深度误差较大。为了提供准确圈闭,考虑到GRIStation解释系统功能灵活方便、具有地震资料处理及多种断层识别方法等特点,将该系统应用于W1井三维地震工区及BXN二维地震工区,进行精细解释。通过二次解释,准确地落实了断层、圈闭,开展了油气藏描述工作,实施中油气勘探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钛合金切削性能的分析,选取合适的刀具材料,设计出合理的铣刀结构参数、几何参数,较好地实现钛合金的铣削。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正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比原设计增层加高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此种增层工程地基未经长期压密,承载力不能提高,而对已建成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建设单位又不易接受的特点提出了7种新的解决方法,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用此法不加固地基、不加大基础,就可增高1-2层,既可降低造价、又方便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南屯组—大磨拐河组沉积环境,基于盆地演化和沉积构造背景等多种资料,利用3种沉积相标志划分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沉积相类型,分析垂向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平面展布和物源位置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大磨拐河组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水下扇3种沉积相,细分出7种沉积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不同构造单元之间沉积相展布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构造单元内垂向沉积序列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基于沉积盆地的伸展作用,南屯组—大磨拐河组平面上发育多种沉积体系类型,沉积充填与演化明显受不同构造幕控制,划分为2~3个物源区,受控于盆地演化和同生断层活动,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物源区位置和物源供应量有所变化;平面上南屯组(早期)呈现"窄盆、深水"特点,以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大磨拐河组呈现"广盆、浅水"特点,形成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成果可完善研究区沉积体系建设并指导下步勘探开发工作,分析方法可为其他区块沉积特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海拉尔盆地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油气勘探历程进行回顾,总结了各勘探阶段的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以及由此取得的重要勘探成果,将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区域勘探油气发现阶段、构造油藏勘探突破阶段、断块-岩性油藏勘探增储阶段和多类型油藏勘探扩展阶段。多年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每次认识创新和思路转变,都给勘探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复杂断陷盆地地震关键技术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物探成像精度,为复杂构造区深化认识奠定了基础;原型盆地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凹陷内的构造带对油气运移和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明确主洼槽、断裂和构造控藏规律,是引领勘探方向的基础和关键;对洼槽区—缓坡带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可带来勘探思路的转变和勘探领域及空间的拓展;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是复杂断陷盆地拓展勘探领域持续发现的根本途径,这些对于今后的勘探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经历了多期建造与改造。基于新2D和3D地震、钻井与实验分析资料,采用原型识别、断裂构造变形解析技术,对盆地原型、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盆地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期泛火山盆地、早期伸展断陷盆地、中晚期走滑盆地、抬升扭压变形转入晚白垩世坳陷盆地,末期构造反转变形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复杂构造演化历程,对油气成藏过程产生重要控制作用:南屯期低角度伸展断裂系统沿北东东向以相对分隔的箕状断陷型式广泛分布,控制着早期断陷沉积充填和烃源岩的赋存;伊敏期高角度走滑断裂系统沿北北东、北东向呈"S"形局部分布,决定了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成熟范围;伊敏末期主成藏期也是早期构造定型和晚期构造形成期;伊敏期末及自垩世末构造反转,控油断层再活动调整形成次生油藏;先存南屯期主洼槽区及边缘的断裂隆起带和缓坡断阶带有利油气富集,稳定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藏聚集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