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1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分法在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研究了变分法在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利用研究开发的尾矿坝二维变分分析程序对不同工况的尾矿坝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与极限平衡分析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析结果比较接近,采用对数螺旋滑动面进行变分分析更合乎实际。  相似文献   
2.
考虑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尾矿坝非稳定渗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根据尾矿坝形成的特点,进行考虑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非稳定渗流分析。根据弹性力学和渗流理论提出了耦合问题的力学模型及其控制微分方程,然后导出这一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及相应程序。在计算中首次导出了尾矿坝的渗透系数与应力场的关系式,并进行尾矿坝的非稳定渗流分析。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耦合作用的影响,尾矿坝渗流场的总渗流量减小,而应力场的各应力分量的最大值增大。  相似文献   
3.
白雉山尾矿库筑坝技术与坝体动力稳定性研究裘家骙,王炳荣,柳厚祥(长沙矿冶研究院)1概况武钢大冶铁矿白雉山尾矿库坐落在长沟山谷,沟长3035m,属山区地形。两岸山坡陡峻,山林茂密,库内无大的水系。平时水量很少,暴雨时流量陡增。从地质构造上看,库区正位于...  相似文献   
4.
在坝体工程地质勘察和尾矿的静动力试验基础上,研究旋流器与分散管交替排放联合堆筑尾矿坝的坝体结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结果表明,坝体的结构得到改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明显增强,抗震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液限土的特点,通过掺入康耐进行改良,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变化规律.采用室内试验,确定了改良剂的类型及掺量.研究结果认为,高液限土经掺入十万分之五的康耐改良后,用作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隧道不同位置下穿施工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龙厦铁路石桥头隧道工程埋深浅、地表建筑物密集,且多为砖混结构的特点,应用数值分析手段,通过建立隧道-建筑物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在不同下穿位置的隧道施工条件下,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性状。结果表明:各位置处的建筑物沉降受夹角α变化的影响不大,当建筑物中心偏离隧道中心一定距离,使得建筑物近隧道端位于隧道中心正上方时,建筑物沉降达到最大。墙体垂直于隧道走向时,建筑物仅在垂直方向发生局部倾斜,墙体斜交隧道走向时,建筑物将发生纵、横双向倾斜。建筑物中心与隧道中心之间的距离D小于1倍隧道直径时,建筑物发生下凹挠曲,D大于1倍隧道直径时,建筑物发生上凸挠曲,距离D为隧道半径的5倍时,挠曲值仅为最大值的1/5。建筑物仅在墙体斜交隧道走向时才发生扭转变形,最大扭转变形量发生在建筑物处于D=0m,α=45°位置时。墙体拉应变根据建筑物所受变形作用的形式而呈现相应的分布规律,当受到复合变形作用时,建筑物往往处于不利位置。  相似文献   
7.
尾矿设施管理是矿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尾矿设施管理工作,由冶金部和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联合主持于1989年8月3~4日在包头钢铁公司矿山办公室召开了“冶金矿山尾矿设施管理规  相似文献   
8.
旋流器与分散管联合堆筑尾矿坝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坝体工程地质勘察、尾矿的静动力试验基础上,研究旋流器与分散管交替排放联合堆筑尾矿坝的坝体结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筑坝工艺使坝体的结构得到改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明显增强,抗震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围岩破坏规律。在CD法施工下,通过建立偏压小间距隧道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在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隧道间距下对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与分析,基于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探讨了不同隧道间距下围岩塑性破坏规律,确定了合理隧道间距。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开挖顺序下,先行左洞开挖方式要优于先行右洞:②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左洞围岩位移不断减小,右洞围岩位移先减小后增加;③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沿中间岩柱竖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竖向应力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④右洞开挖完成后,两洞初期支护中右拱腰处的弯矩明显大于拱顶处,而轴力则反之;⑤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中间岩柱塑性贯通程度逐渐弱化,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等效塑性应变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偏压小间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