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40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输送带纵向撕裂目标检测维度单一、模型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MobileNetv3及YOLOv4集成网络输送带纵向撕裂多维度实时检测方法. 基于YOLOv4目标识别算法,通过将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3代替CSPDarknet53作为骨干网络,结合高效通道域ECA模块和空间域注意力机制(STNet)构建混合域注意力网络(ECSNet),改进了MobileNetv3嵌入ECSNet,并且提升了模型对空间和通道的关注度. 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块代替网络中3*3卷积,并将YOLOv4的检测头(Prediction Heads)缩减为2种尺度,轻量化模型降低网络复杂度和训练难度,完成ECSMv3_YOLOv4模型的搭建,使用K-means聚类6个Anchors预测目标框高宽,提高网络对表面撕裂的检测性能. 研制带式输送机多维度智能巡检样机,采集制作输送带多维度面的纵向撕裂数据集,开展网络模型的训练、测试、识别和定位实验. 结果表明,提出算法在测试集中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7.8%,识别速度为37 帧/s,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为4.882 G和8.851 M,通过试验不同的网络模型效果和改变光照强度,该方法体现出检测精度高、速度快和轻量化等优点,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爽  郭永存  胡坤  李德永 《煤炭学报》2020,45(2):811-818
为了在双盘式磁力耦合器设计阶段分析振动噪声特性,优化双盘式磁力耦合器设计,提出了一种利用模态叠加原理来分析其振动噪声的方法。双盘式磁力耦合器具有高转矩密度与高效率等优势,因此逐渐发展成为煤矿机械柔性传动装置。由于双盘式磁力耦合内部的转子磁场非正弦分布以及涡电流谐波等因素影响,双盘式磁力耦合器输出转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波动。若根据计算得出的双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电磁振动噪声特点,在设计时选取振动噪声小的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可在实际中降低其电磁振动及噪声,有利于减少制造成本。本文结合双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模态叠加响应法计算电磁振动噪声,建立了其电磁径向力的解析模型,并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分析主要电磁径向力波在工作频率内的谐波响应,最后在额定功率为55 kW双盘式磁力耦合器实验台上进行试验验证。基于麦克斯韦张量法,建立了双盘式磁力耦合器的径向电磁力解析模型,并得出0阶与10阶电磁径向力波是产生振动噪声的最主要原因;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法进行谐波响应NVH特性分析,结果显示0阶力波的振动加速度与形变量均大于10阶力波的振动加速度与形变量,因此双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电磁振动主要来源于0阶力波;在额定功率为55 kW,最高转速为1 500 r/min的双盘式磁力耦合器实验台进行振动测试,试验结果显示在1 500 r/min时,试验得出的最大振动峰值及频率约为35 m/s^2和4 950 Hz,与有限元仿真结果的误差对应为6.3%和1.1%;而当变频电机的输入转速依次增大时,振动加速度的理论值、仿真值与试验值的曲线形态较为接近,误差较小;噪声估计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8.9%,基本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模态叠加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土钉–桩锚支护结构的桩身位移变化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选取不同m值以及土压力的计算模式,位移计算结果都有较大的偏差。本文采用实测与计算值进行对比,辅以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压力与m值在不同工况下对桩身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钉–桩锚支护体系中,采用朗肯土压力与实际土压力值有一定差距,可采用线性土压力值参考。采用工程地质规范的m值较采用经验公式求出的m值大,但解得的基坑变形相对较小,然而后者更贴近实际值。采用朗肯土压力下选用工程地质规范的m值求出的坑底位移与监测值和模拟值相近,其误差大小接近1 mm,同时根据工程实际对桩顶位移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建立电动振动台的精确子域解析模型,求解区域划分为励磁线圈区域、驱动线圈区域和气隙区域,并采用基于傅里叶理论的通用公式给出各子域的磁感应强度通解,通过各子域之间的边界条件确定通解中的未知系数,从而实现电动振动台的磁场解析。以某一大型电动振动台为例,将气隙磁通密度解析计算结果与二维有限元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解析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在静态磁场解析结果基础上,考虑驱动线圈位移变化,利用电磁力求解公式计算得出驱动线圈随位移变化的非线性分布的电磁力。通过分析得出,负载磁场对原励磁磁场的影响使得气隙中磁通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加剧,从而导致驱动线圈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非线性的电磁力。  相似文献   
5.
孟加拉PADMA水厂取水工程设计取水规模47.25×104m3/d,工程前期对多条河流进行多维度比选,最终确定Padma河为理想的水源。该河道属于游荡性河道,存在雨季含沙量大(最大值为2.43 kg/m3)、河床冲刷淤积严重等问题。针对Padma河游荡性河道的特点,通过分析近40年的Padma河航道变迁图确定合理的取水点位置,并通过模型试验优化取水渠道为Y型明渠,且采用对水体扰动最小的耙吸式挖泥船解决明渠淤积的风险。护岸采用坡式护岸,上部采用混凝土块护砌,护脚采用抛石的做法防止河道浪蚀和水流冲刷。取水泵房内设置叠梁闸、格栅、重锤式液控阀等设施,阻挡雨季高水位运行工况下明渠底部的泥沙进入取水泵房,以达到分层、安全、高效取水的目的。取水工程建成至今运行良好,验证了该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气体钻井中携岩气体冲击四通内壁是导致四通失效的主要原因。基于气固两相流和冲蚀理论,运用CFD软件对四通本体流体域进行数值计算,分别研究了实际钻井工况下钻杆偏心的情形和不同钻井工艺对四通本体的冲蚀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岩屑的轴向速度逐渐增大,局部冲蚀速率也呈现增大的趋势;由于偏心造成的岩屑粒子轨迹偏转向四通宽流道一侧冲击,容易在局部造成严重的冲蚀缺陷,导致四通承压能力下降;在不同钻井工艺下,冲蚀速率峰值和流体速度峰值都随注气量和岩屑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基本呈线性递增趋势,而与岩屑粒径成反比关系,四通出口压力对冲蚀速率的影响不大。因此,在实际钻井中应尽量减少钻杆的偏心作业,合理控制注气量、岩屑质量流量,以保证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7.
永磁悬浮带式输送机悬浮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坤  王方涛  刘杨  程刚 《煤炭技术》2018,(3):197-200
悬浮力影响永磁悬浮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利用有限单元法(FEM)对影响永磁体悬浮力的永磁体材质、形状、尺寸和排列方式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积一定时,选用长方体钕铁硼永磁体进行不规则排列,并减小永磁体分块数目和磁体间间隙,悬浮支承装置所产生的悬浮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磁学与传热学理论,对永磁涡流耦合器2类不同的过载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小气隙情况下(3 mm-1 000 r/min)的铜转子整体涡流密度值是大气隙情况(15 mm-1 000 r/min)约2.5倍,涡流损耗值分别稳定在1 168 W与204 W左右,小气隙过载情况下,永磁体温度将突破永磁材料最高使用温度,会引发严重的退磁现象,应对其工作状态采取温度在线监控;大气隙过载情况下,由于涡流损耗的降低与热交换环境的改善,永磁体的温度仍处于安全范围内,可以实现过载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永磁涡流耦合器的工况使用与设计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管状带式输送机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跑偏的情况,即输送带管的扭转,具体体现为输送带搭接位置由正上方偏转到两侧甚至下方,如不及时纠正可能造成输送带和托辊的异常磨损以及撒料等后果。而现有的测量手段多为人工目测,存在很大的误差,因此提出一种通过直接测量输送带扭转后的位移弧长来间接计算管状带式输送机扭转角度的方法,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测量误差仅为6.3%,且操作简易快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化学专业研究生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操作为核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