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某矿钻井水溶开采的溶腔稳定性、覆岩稳定性和地表移动变形分析计算,探讨了该矿水溶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所造成的溶腔失稳和地面沉降的机理,并提出了控制溶腔失稳和地面沉降的对策措施,对钻井水溶开采矿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某铜矿急倾斜中厚矿体采场的结构参数、矿体产状和赋存条件,采用Mathews稳定性图解方法分析了该矿-445 m中段1'03采场顶板、矿柱侧帮和围岩的稳定性,为采场结构参数设计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部浅埋弱胶结软岩巷道的复杂地质条件,基于X射线衍射试验、电镜扫描、岩石力学物理试验与现场监测,揭示了西部浅埋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失稳机理。根据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特征,建立了FLAC3D数值模型,模拟演化了弱胶结软岩巷道的围岩应力位移分布规律和塑性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决定了巷道围岩的破坏深度,且随围岩深度近似呈"へ"形分布;巷道围岩不同方向深部变形s与巷道表面距离h呈负指数衰减变化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塑性区范围和地质雷达探测松动圈厚度基本一致,从而为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加固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最后针对弱胶结软岩巷道塑性区范围,提出了"锚网喷主动支护+36U型钢支架+全断面锚注"的联合支护技术,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改进的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及塑性区的扩展,保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及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问题,以某矿近距离煤层工作面为背景,在现场监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岩土工程计算软件UDEC对不同内错距情况下下分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得出了不同内错距下的下分层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并确定了10#煤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待选择方案的指标转换成隶属度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素权重向量,用计算机进行编程实现矩阵运算,计算出各方案的综合优越度,从而准确、迅速、科学客观、全面真实地优选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毕节学院为例,分析新晋地方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就业质量低等。指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专业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某铜矿急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和采矿方法,在矿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Bieniawski推荐的强度公式对采场矿柱、间柱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基于极限分析法和弹性力学小变形薄板理论方法分析了顶柱安全厚度,推荐了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并为类似矿山的采场稳定性分析和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溶开采沉陷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通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岩盐矿钻井水溶开采的溶腔稳定性和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初步揭示了水溶开采沉陷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水溶开采沉陷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深部综放回采巷道高地应力、高地温、易受采动或构造应力影响、巷道围岩变形大、支护困难等问题,采用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和大延伸率的支护材料进行了初步支护设计,并对初步设计模拟结果进行了二次支护设计,确定了合理的支护方案及参数.现场应用支护效果监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与破坏,保证了巷道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研究采煤工作面煤体集中应力区注水卸压技术,针对深矿井高应力集中区巷道易变形及冲击地压等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体应力集中区进行了不同注水方案下煤体湿润范围及卸压效果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距切眼10m处每隔15m三个注水孔同时采用动压注水,注水时间不低于24h,采煤工作面应力集中区的煤体湿润面积最大,应力得到较好的转移或释放。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模拟方案的合理性,并使注水参数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