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试配LC20强度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测试,对比分析了粉煤灰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确定了井下锚喷支护配合比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在寸草塔一矿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室内试配LC20强度粉煤灰陶粒混凝土28d强度可达29.6MPa;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某煤矿近距离坚硬顶板煤层上行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下部煤层中的A603工作面和上部煤层的A6-103上行回采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的覆岩破断形态和应力演化规律,并结合现场微震监测结果,将A6-103工作面的整个回采过程分为正常回采阶段、过渡阶段及上行开采等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三个回采阶段的对比分析,认为过渡阶段由于受A603采空区边界支承压力和A6-103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叠加影响,使得A603采空区切眼附近、存的易失稳的"悬空结构"成为上行工作面的最大危险源,所以过渡阶段的危险性最大。据此,现场针对该危险源结构采取了预裂爆破、注浆充填及调整推进度等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了A6-103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3.
煤岩层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矿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更趋复杂、防控难度显著增大,如何解决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能源的有效供给。针对"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研究"这一科学命题,基于冲击地压"三因素"机理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作用假说,从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防控实践等3个方面,梳理澄清了煤矿煤岩动力灾害防控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建立了用于统一描述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理的广义"三因素"("物性因素"、"应力因素"及"结构因素")理论,确定了我国煤矿典型冲击地压的4种类型(煤层材料失稳型、煤层结构失稳型、顶板断裂型、断层滑移错动型),分析了影响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从思想认知、原则方法及技术核心等方面凝练了煤岩动力灾害多尺度分源防控技术,提出了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巷道"三级"吸能支护思想与成套技术,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井上下联合抽采防控技术和超高压水射流"横切纵断"防治复合煤岩动力灾害技术,并在现场开展了应用试验。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完善,为我国今后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  相似文献   
4.
冲击地压是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发生的主要动力灾害之一,并常发生在断层、褶曲和煤层变化带等构造异常区域,给矿井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针对断层冲击地压频繁发生的情况,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断层冲击地压发生过程及其应力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粘滑理论",从力学的角度对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机制进行了阐释。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接近断层时,断层冲击地压的发生过程可分为"起始活化"—"剧烈活化—"冲击显现"三个阶段;开采活动引起了覆岩破坏,导致裂隙带向断层扩展,断层应力场受到扰动,从而诱发了断层冲击地压;采动影响使得断层带应力场呈现应力比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当应力比达到极值时,断层错动失稳;开采扰动导致断层开始粘滑的临界剪应力值降低,使得断层剪应力更易达到该阈值,是断层冲击地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龟兹煤矿A6-103工作面开切眼外错上行开采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综放工作面跨采下部开切眼过程中顶底板和煤层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6-103工作面跨采下部开切眼过程中170~240 m,工作面距离开切眼10 m时,煤层和顶底板的垂直应力达到最大,实体煤侧煤体超前影响范围为50 m左右,采空区侧煤体超前影响范围为20m左右;顶板超前影响范围为40 m左右,底板超前影响范围为25 m左右;顶板8 m处采空区侧应力峰值,较实体煤侧下降了56%;底板2 m深处采空区侧应力峰值较实体煤侧下降了26.6%;190~230 m过开切眼阶段支架增阻速率主要分布在0.5~1.4 MPa/min,数值明显大于其他区域。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研究的应力演化规律基本和现场实测的应力演化规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某煤矿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卸压爆破与巷道围岩控制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深孔卸压爆破虽然可以改善工作面前方的应力集中程度,降低采掘空间发生动力灾害事故的概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巷道围岩的完整性和强度,使得巷道围岩的变形量较卸压爆破之前更大,给回采巷道的安全高效使用带来了较大困难,而加长巷道帮部的锚杆长度可以有效的降低卸压爆破给巷道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深部冲击危险矿井多参量预测预报及解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深部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复杂性及日趋严重性,对几种常用冲击地压预测手段的机理及适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冲击地压多参量预测预报理论并成功应用于义马千秋煤矿的冲击地压预报,并对今后深部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动应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演化过程称为煤矿开采的应力流.为了研究煤矿应力流动特征,分析矿区开采过程中的煤岩结构特征,理论求解缓倾斜单一煤层相邻工作面开采后的应力流动方向和应力流发生的临界条件.基于义马矿区实际条件,建立7种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影响下的邻面开采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因素下的应力流主控条件,得到相邻工作面布置原则及最优参数.结果表明:多采场区域覆岩结构单元包括两近距离工作面范围内的采空区、中间煤柱和未垮落岩层;缓倾斜单一煤层开采时,先采工作面开采后应力流向中间煤柱,后采工作面开采后应力流向先采工作面或中间煤柱;义马矿区相邻工作面布置原则应满足:工作面优先布置在煤厚和巨厚砾岩厚度较小的区域,增大邻面煤柱宽度,减小工作面的倾向长度,增大邻面的垂直错距,增大先采面的先采长度,后采面朝着靠近先采面采空区方向回采.研究结果可为巨厚砾岩控制下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典型的深部强冲击危险矿井为背景,通过对"顶板-煤层"结构体受力状态的分析,建立从区域应力协调到局部应力控制的以"顶板-煤层"结构体稳定性为基础,以应力控制为中心的多场应力控制防冲技术体系,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现场的区段煤柱留设宽度、巷道断面尺寸及布置方法、煤层卸压爆破及大钻孔卸压等区域应力协调和局部应力控制技术手段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发现,对于强冲击危险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宽度在34 m时对冲击地压防治有力;大断面沿顶巷道布置方式更有利于冲击地压的防治,但当断面尺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应力控制防冲效果趋于稳定。煤层卸压爆破应根据卸压位置的不同在爆孔深度、封孔长度等参数上进行动态调整,大钻孔卸压采用孔深30 m,孔径130 mm,孔间距1.2 m参数时,应力控制防冲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褶曲区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冲击危险性,并给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以乌东煤矿南采区的冲击地压防控为背景,建立了包含褶曲构造的数值模型;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及CASRock工程岩体破裂过程计算软件,进行了乌东矿褶曲区急倾斜特厚煤层地应力场的反演;以其中的B1+2煤层为研究对象,提取煤层、顶板和底板中的应力数据,绘制应力-埋深变化曲线,探究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确定地应力相关的危险性评价指标;根据地应力反演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地质因素与开采条件等方面确定了冲击危险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求出7项地质因素类指标和5项开采条件类指标的静态权重;将静态权重代入动态权重计算公式,并结合传统的综合指数法,对乌东矿南采区+500 m水平B1+2工作面进行危险性评估,对照冲击地压危险状态分级表可知,该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为中等,与地质报告结论一致,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运用该方法对不同埋深范围的煤层进行冲击危险性预估;同时设置对照组,运用传统的综合指数法评价相同区域的冲击危险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获得的危险性评分均高于传统方法获得的评分,说明该方法突出了评价指标中的危险性因素,克服了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