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分子结构,结合室内实验研究结果,从机理上分析了该聚合物的耐温抗盐和抗剪切的特性。现场应用实例表明了该类聚合物在高温高盐油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低温水基强凝胶堵剂CSAM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明  魏举鹏 《油田化学》2004,21(2):135-137,149
水基凝胶CSAM由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 (S g PAM )、间苯二酚 (R)和六次甲基四胺 (U)水溶液生成。通过80℃下的组分浓度筛选得到了堵剂配方 :S g PAM ,6 g/L ;R ,4 g/L ;U ,0 .2 g/L。当pH值为 3~ 4时 ,配方溶液在<30℃可长期放置而不凝胶化 ,在 30~ 6 0℃下在 2 4~ 10h形成含有气泡的白色有弹性的强凝胶 ,在 >6 0℃成胶时间进一步缩短。配方溶液在pH >8时不形成强凝胶 ,在 pH为 8~ 1时成胶时间随 pH值减小而延长 ,最佳pH值为2~ 5。pH值 <1时形成的凝胶易失水收缩。配制水矿化度 (最高为 2 5 0 g/L)对凝胶的最终强度无影响 ,但影响处于可流动状态的凝胶粘度。强凝胶形成时间可根据地层温度通过组分配比调节。在 80℃下形成的凝胶 ,在 80℃下放置 3个月不破胶 ,不开裂。在岩心实验中水测渗透率为 0 .4 8和 1.1μm2 的填砂管在注入CSAM并在 80℃形成强凝胶后 ,水的突破压力达 4 3.3和 35 .4MPa/m ,注水 5 0PV后注入压差仍高达 4 1.6和 33.8MPa/m。图 2表 6参 4。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底水油层数值模拟与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某油藏C5区块是一个存在底水、隔夹层发育的低幅构造-岩性油藏.通过对该区块油层的数值模拟研究,总结对比了底水水体的多种描述方法;通过地质研究和油藏历史拟合建立了C5区块的精细数值模型.并对油层合理注采比、合理生产流压等问题进行了论证,以期为C5区块油层乃至低渗透底水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疏水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静动态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庆油田条件下疏水缔合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新配方,研究了两种复合体系中各驱油剂的吸附量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测定了两种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四种驱油剂在含油、不含油条件下的饱和滞留量和注入0.3PV时的滞留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体系中,碱和表面活性剂在大庆岩心砂上的吸附都符合Langmuir吸附,吸附等温线为L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是由L型和H型组合而成,吸附等温线出现最高点,表现出多层吸附的特征;氢氧化钠的吸附量和滞留量都大于碳酸钠的吸附量和滞留量;表面活性剂和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氢氧化钠复合体系中的吸附量都小于碳酸钠复合体系中的吸附量;碱和表面活性的滞留量都小于在大庆岩心砂上的吸附量,而缔合聚合物的滞留量却大于吸附量;含油岩心中,碱、表面活性剂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滞留量都小于在不含油岩心中的滞留量。结论对ASP复合驱体系的组成、段塞设计、油藏数值模拟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就地起泡形成泡沫的泡沫增强聚合物体系以减小聚合物沿大通道窜流的问题.为了有效确定该体系的配方,实验中采用了均匀设计实验方法安排实验,并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处理,找出了影响该体系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国内低渗透油藏开发至今,一半以上的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对剩余油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HN油田某区块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井-地ERT技术进行剩余油刻画,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油井生产动态,进而开展油田剩余油挖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