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热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热天平,对两种标准煤的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对热天平实验的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确保获得的实验参数准确、可靠。采取不同的燃烧方式分析动力学参数的变化。非等温燃烧的研究表明,以特征温度区间计算,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均随混煤中烟煤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升温速率增加,混煤燃烧的表观活化能有所下降。等温燃烧的研究表明,模型的选择对动力学参数的研究影响很大,通过计算,认为球对称收缩核模型适合于混煤等温燃烧动力学参数的研究。表观活化能的计算结果表明高活性煤种的存在可以很好的改善混煤的着火性能,并且存在最佳掺混比例。图6表5参3 相似文献
3.
秸秆发酵产氢的碱性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麦秆、稻草和滤纸为发酵底料,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去除木质素并提高纤维素的降解率,从而提高其发酵产氢能力。试验表明对于相同的底料,经过NaOH预处理和纤维素酶解后的还原糖含量、总产气量、总产氢量和氢气浓度都要高于经过氨水预处理的底料,而未经过预处理的底料发酵产氢能力最差。利用10g经过NaOH预处理的麦秆和稻草,经纤维素酶解后在发酵产氢过程中的降解率分别为23.2%和12.5%,总产氢量分别为363.3mL和254.9mL,发酵产气中氢气浓度分别为23.8%和29.1%。发酵液相中主要产物为乙醇、乙酸和丁酸。 相似文献
4.
煤浆浓度对水煤浆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应用于IGCC的水煤浆气化过程中煤浆浓度对出口煤气成分以及碳转化率的影响效果。总结了在具有复杂化学反应的高温、高压容器中,对水煤浆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得到了气化炉内的温度场、流场、浓度场以及出口粗煤气成分,其结果与工程实际相比非常接近;并利用得到的结果分析了影响水煤浆气化过程和出口煤气成分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煤浆浓度,提出了提高出口煤气有效成分(CO H2)的措施。图7表1参8 相似文献
5.
6.
7.
8.
9.
W型火焰煤粉炉两段喷钙脱硫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燥粉炉内钙基固硫剂燃绕脱硫率低的难题,研究了W型火焰燥粉炉一次风燃烧区域烟气温度和烟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在研究添加剂量和添加方式对燃绕脱硫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配风两段喷钙脱硫技术的方案,从而实现一次风燃绕高温区域和中温燃绕区域的同时脱硫,使脱硫剂在高温还原区域生成CaS,在中温氧化区域生成CaSO4,从而避免了CaSO4在高温区域的分解,使Ca/S=3时燥粉炉的脱硫效率达到71.2%。图2表2参4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