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能源动力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角布置切圆燃烧锅炉水平烟道内烟温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益超  庄恩如  冯景源 《动力工程》2000,20(4):735-739,734
通过对某300MW四角布置切圆燃烧锅炉在变负荷工况下水平烟道内烟温分布的现场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四角布置切圆燃烧锅炉水平烟道内烟温分布的特点及其随负荷变化的规律。图13表4参5  相似文献   
2.
庄恩如 《锅炉技术》2000,31(2):8-13
大容量电站锅炉气体污染物排放通过选择相应燃烧器、适当布置方式和合理的炉内燃烧工况的组织,达到符合国家标准的NOx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
60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震  庄恩如  曹子栋 《动力工程》2007,27(4):502-506,521
试验研究了600 MW锅炉超临界压力螺旋管圈直流炉在省煤器出口氧量、炉膛风箱压差、SOFA风投运组合、CCOFA风投运组合、磨煤机投运组合、煤粉细度、偏置风开度等不同情况下对锅炉效率、NOx排放的影响.超临界600 MW锅炉在燃烧神华煤时,试验得到较为合理的运行控制方案:锅炉省煤器出口氧量维持3.2%;炉膛、风箱压差维持在850~900 Pa左右;SOFA风投3~4 层;CCOFA风投2层;一次风压在8.5 kPa左右;建议投运ABCEF磨煤机的分组运行模式;各二次风门开度均布,并根据汽温偏差设定各风门开度.  相似文献   
4.
低挥发分煤新型燃烧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低挥发分煤的着火难、稳燃难、燃烧效率低以及结焦等问题,通过模化试验,提出了燃烧器四面墙中心对冲布置的新型燃烧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四角布置燃烧器不同偏转角度下对炉内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对冲加两层二次风正向偏转某角度,顶二次风反向偏转同样角度的布置方式,在国内首次采用,它对提高炉膛充满度及改善炉膛出口水平烟道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有效果。  相似文献   
6.
1025t/h锅炉炉内烟气温度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1025/h控制循环锅炉四角切向燃烧残余旋转引起的两侧烟温偏差,采用炉膛出口总旋强数疠ΣSw≈0的科研成果,改进燃烧系统设计后,所得的试验测量表明,末级过热器后左右侧平均烟温偏差小于50℃,最高与最低壁温偏差小于25℃  相似文献   
7.
燃煤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烧及炉内的空气动力工况。良好的空气动力工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从燃烧中心区有足够的热烟气回流至一次风粉混合物的根部,使燃料喷入炉膛后能迅速着火,且保持稳定的着火前沿。 (2)燃料和空气的分布适宜,燃料着火后能得到充分的空气供应,并达到均匀的扩散混合,以利迅速燃烬。 (3)炉膛内应有良好的火焰充满度,并形成区域适中的燃烧中心。这就要求炉膛内气流无偏斜,不冲刷炉墙,避免停滞区和无益的涡流区。  相似文献   
8.
大型电站锅炉采用切向燃烧方式燃用无烟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烟煤的特点是挥发分低,发热量高,着火温度高。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着火困难、燃烧效率低、炉膛易结渣、NOx排放高。作为我国特定地区的一种动力用煤,燃用无烟煤的电站锅炉在设计时重点考虑着火、稳燃、提高燃烧效率、防止炉膛结渣、降低NOx排放。介绍了无烟煤的主要燃烧方式和大型锅炉采用四角切向燃烧技术燃用无烟煤的设计原则。此外,还介绍了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设计的300MW自然循环、切向燃烧无烟煤锅炉的特点和运行结果,并对燃用无烟煤燃烧技术在600MW无烟煤锅炉上的应用前景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由上海锅炉厂设计制造的阳逻电厂1号炉性能考核试验、水循环和汽水品质等试验结果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
肖峰  周一工  庄恩如 《锅炉技术》2001,32(10):21-26
回顾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研究开发的历史,介绍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130t/h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参数、总体布置、系统情况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