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能源动力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和水蒸汽性质的IAPWS-IF97计算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新型的水和水蒸汽性质计算模型-国际水和水蒸汽性质协会提供的1997年工业用计算模型(简称IAPWS-IF97),并与IFC67模型进行对比,讨论了IAPWS-IF97模型的计算速度和分区边界上的一致性。图2表1参4  相似文献   
2.
探讨利用循环函数方法建立热电厂的分项经济指标并评价热电联产的节能效果。在计算供热机组的特性系数及其特性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机组的供热与发电热耗分配的新算法。据此提出了新的分项经济性指标计算模型。新模型与传统经济指标的比较表明,新指标物理意义明确,有利于调动和鼓励电厂和热用户改善热电联产节能效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汽轮机低压缸通流效率实时分析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培红  贾俊颖  金旭英 《动力工程》2002,22(3):1786-1788
为满足火电机组实时性能分析的需要,探讨了再热机组汽轮机低压缸通效率计算的简化方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简洁、速度快、测点少和精度高等优点。图1表5参4  相似文献   
4.
再热机组热力循环效果的评价及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循环复合的概念,针对末级加热器疏水排入凝汽器造成的附加的附加冷源损失的情况,修改了传统回热作功与回热作功比的定义,从而保证了回热作功比与再热机组效率之间确定的对应关系;文中区别再热与非再热机组不同的蒸汽动力循环特征,分别提出了新的回热作功比和汽机内效率的计算模型,使回热作功比成为独立衡量热力系统回热效果的一个新的指标;热力系统中,抽汽压降、加热器的端差以及疏水温度的变大,均造成抽汽热量不能充分用于本级给水的加热,降低了回热效果,这种影响可以用回热作功比的变化来描述,算例表明新模型可以用于再热机组热力系统节能改造的方案论证,而回热作功比亦可用来定量评价热力系统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5.
供热机组热化发电率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化发电率是评价供热机组经济性的一个指标,它能够表现供热机组通流效率、回热效果、供热参数和回水状况对热电联产效果的影响。根据热化发电率的定义,比较了现有的热平衡计算、简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循环函数方法中推导出的特性系数,解决了热化发电率的精确计算模型。算例表明,新算法模型计算简捷,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IAPWS-IF97公式的通用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培红  贾俊颖  程懋华 《动力工程》2001,21(6):1564-1567
以国际水和水蒸汽性质协会(IAPWS)提供的1997年工业用计算模型(简称IAPWS-IF97公式)为基础,讨论了通用计算软件设计中有关的计算加速,非显函数的迭代分类、迭代算法及提高迭代速度的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琳  王培红  贾俊颖 《动力工程》2004,24(2):186-188
对厂用抽汽后汽轮机回热汽流分布进行了精确的局部热平衡分析,提出了基于热平衡概念的局部定量的分析方法;以汽轮机为对象.探讨了厂用抽汽与回热抽汽的差别。最后,以国产200MW机组暖风器用热为例,分析了抽汽参数、回水率及回水位置对经济性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改善常用抽汽的热量利用效果,可以从合理降低抽汽参数、提高回水率以及等(近)焓值回收疏水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图2表3参3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辅助蒸汽或者水的热量利用效果,热国系统的局部变化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以能量平衡为基础,提出了局部定量的原则和计算方法。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结果.准确应用该方法对厂用抽汽及其利用系统 局部定量分析,给出了厂用抽汽的参数,回水率及回水位置对经济怀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有助于汽轮机热力系统的节能改造。  相似文献   
9.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热化发电率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且给出了计算实例,首次提出了“当量抽汽焓”的概念,以解决热电厂小回水率甚至无回水情况下热化发电率的简化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工质热物性分析中,经常遇到非线性方程求根的数值问题,总结了常见的求非线性方程根的数值计算方法,比较了各种算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对第一种算法给出了验证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