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7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34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地平衡锅炉效率与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锅炉的能效指标,建立了结合效率因素、燃料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能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建立了锅炉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山西大同某层燃蒸汽锅炉进行了综合能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锅炉的综合评级得分为0.59,燃料设备因素指标得分仅为0.19。该锅炉热效率虽然达到了设计要求,但锅炉飞灰含碳量偏大,同时过量空气系数为2.34,远大于设计标准1.65。综合分析其原因是漏风过大,该分析结果与现场热力测试实验数据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高温煅烧石油焦排料过程余热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煅烧石油焦在排料过程中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本文利用自行搭建的高温煅烧石油焦余热回收试验系统,研究了煅后焦当量排料速度、换热管类型、换热器当量入口流速等参数变化对余热回收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余热回收换热器既可实现煅后焦余热的高效回收,平均余热回收效率为78.9%,又能实现煅后焦的均匀冷却,温度不均匀系数仅为0.0757;随着煅后焦当量排料速度的增加,内换热器和外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均逐渐增加,余热回收效率先增加后降低;翅片型换热器比光管型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明显提高,余热回收效率提高了7.4%,同时换热器出口处煅后焦的温度不均匀系数减少了32.6%;随着当量入口流速的增加,外换热器和内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2台不同导流角度的新型螺旋夹套式余热回收装置用于4.3m焦炉上升管进行传热特性实验研究,测试了荒煤气在一个结焦周期内的温度波动及总体传热效果.结果表明,荒煤气的温度随着结焦时间呈现周期性波动,最高可达825℃,荒煤气温度波动对传热量的影响较大,但对总体传热系数影响不大.稳定氮气侧流量190m3/h,入口温度30℃,91 #装置(导流角度4°)的,havg为30.23W/(m2·℃),92#装置(导流角度3°)的havg为25.2 W/(m2·℃).针对荒煤气的流动特性和本实验装置结构特点所提出的传热模型同实验数据匹配较好,最大相对误差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款燃用低热值燃气的双旋流燃烧器,重点分析了旋流装置和喧口的设计,并采用Fluent软件研究燃烧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获得了燃烧器在不同负荷下的流场形式。模拟结果表明:该燃烧器能够营造良好的流场结构,适用于低热值燃气的燃烧,具有良好的负荷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合成生物柴油的组成,并将1#、2#合成生物柴油与0栉柴油在五种不同的工况下,分别进行了污染物排放特性、推进特性及负荷特性等方面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0#柴油相比,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合成生物柴油的尾气排放平均降低率分别为:14.33%(CO)、7%(HC)、19.4%(NO。)、37.6%(PM)。推进特性耗油的增加率为2.02%,负荷特性耗油的增加率为1.84%,与18.17%的非柴油物质相比节约了很多的不可再生能源。此外,在添加剂中大量使用生物质,促进了农村对生物质能的深度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热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干熄焦的工艺特点,参考干熄焦余热锅炉运行经验,在保证自然循环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设计研究干熄焦余热锅炉在高压下实现自然水循环的结构布置和热量分配情况,分析研究设计所得热力特性参数,为高压自然水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的进一步设计及研发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7.
8.
The effects of electrode polarities on EHD enhancement boiling heat transfer were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affected by superheat boundary layer and charge inj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was changed by the charge induced by temperature gradients in the superheat boundary layer, but the change was independent of electrode polarities. However, when electric charge injection occurred, the electrode applied positive high voltage might generat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arge injection from that generated by applied negative high voltage. If the electric field on the surface of heat transfer increased due to charge injection, the augmentation effects would increase.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positive high voltage gave larger enhancement factors than negative high voltage.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could be interpreted well on the basis of charge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9.
烧结余热梯级利用及脱硫脱硝一站式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钢铁厂430 m2烧结机及环冷机的烟气气氛和温度分布情况,提出烧结烟气的脱硝-余热利用-脱硫一站式解决方案。根据烧结烟气的气氛和温度将烧结烟气划分成3部分:非脱硫脱硝系烟气(115℃)、脱硫脱硝系烟气(86℃)和脱硫系烟气(360℃)。其工艺流程为,首先利用冷却机中温段热空气(150℃)和脱硫系烟气以及其他外部热源对脱硫脱硝系烟气进行加热,使脱硫脱硝系温度达到270~320℃后进入脱硝装置,采用低温NH3-SCR法进行脱硝;其次将270~320℃已脱硝的烟气通入余热锅炉内生产蒸汽,产生的蒸汽一部分用于烧结矿料的预热,其余部分并入蒸汽管网;然后将160℃的锅炉尾部烟气与换热后的脱硫系烟气通入浓缩塔中,与来自脱硫塔的硫酸铵溶液接触换热,烟气冷却至最佳脱硫温度70~80℃后进入脱硫塔内,采用湿式氨法脱硫技术进行脱硫,与此同时硫酸铵溶液因水分的蒸发而浓缩,烟气的余热进一步得到有效利用。本工艺可使烧结系统烟气的余热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以及烟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