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行设计砂槽模型,开展了堤基管涌连续破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堤基管涌连续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特性。通过对比分析管涌连续破坏过程中测压管水头的变化与声发射特性参数,发现管涌连续破坏过程中有明显的破坏阶段性,可分为未发生管涌、管涌发生初期、管涌发生后期3个阶段。通过分析管涌连续破坏各个阶段声发射信号的波形,发现堤基管涌连续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多为突发型信号。利用二进离散小波包对声发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管涌连续破坏各个阶段的声发射信号主频主要集中在[0 62.5]kHz频带,管涌发生初期和管涌发生后期的声发射信号主频范围为20~30kHz,未发生管涌阶段则主频偏小为2~7kHz。  相似文献   
2.
掘进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主要地点,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比较集中,面内热害严重,是降温工作的重点。在对掘进工作面进行降温工作时,必须对面内冷负荷进行准确计算,它是选取降温方法和制冷设备的主要依据,关系到降温工作的降温效果。对于掘进工作面的冷负荷计算提出了改进思路,率先将掘进工作面前部30 m范围定义为掘进工作面"目标降温区域",以焓差法为基础,通过对掘进工作面热环境预测模型逆热力过程推导得到新的冷负荷计算方法-冷负荷逆热力算法。  相似文献   
3.
冷却降温是防治矿井高温的有效措施,而这其中空冷器是重要的降温设备。在对赵楼煤矿采煤工作面进行制冷降温时,根据井下液压支架的特点,将空冷器设计成半开放的形式,使其能够满足井下制冷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与液压支架一起往前推进,避免了重复拆卸的工作。根据计算确定空冷器联合工作时的最优布置位置,使其满足长距离大宽度采煤工作面的制冷降温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水平厚煤层仰斜放顶煤采煤法的工作面巷道布置、放煤参数、单体液压支柱支护的回采工艺及主要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郑攀 《江西建材》2014,(8):292-292
本文就其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以环氧树脂(EP)的固化机理为切入点,重点从环氧树脂固化热效应、低温固化剂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环氧树脂结构胶低温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对环氧树脂结构胶低温固化技术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展望,提出利用微波固化技术、光固化技术及引用化学热源(CHS)实现环氧树脂结构胶在更低温度条件下快速固化的猜想.  相似文献   
7.
精细化分层注水的关键是配水器,目前应用最广的配水器是偏心配水器,偏心配水器中堵塞器使用最多的是普通可调堵塞器,恒流堵塞器逐渐被重视应用,恒流可调堵塞器处在现场试验改进阶段。本文分析对比了三种堵塞器,详细介绍了普通可调堵塞器和恒流堵塞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描述了恒流可调堵塞器的设计目标。使用模拟井试验系统试验,得出恒流堵塞器在工作两月以后仍然有很好的恒流效果,而恒流可调堵塞器恒流效果差,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甄子岩29号危岩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查和分析解剖,建立UDEC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对其演化变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巨大的自重作用下,由于基座岩体岩质软,岩体较破碎,且基座外侧为直立的陡崖,具有完整的临空面,从而使基座岩体易发生压缩流变及剪切流变,进而使危岩体存在滑移垮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的强震作用诱发产生了大量崩塌地质灾害,且多发生于碎裂结构岩体中.崩塌后斜坡后缘岩体及前缘堆积体的稳定性和后缘岩体对前缘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同样是震后灾害所面临的问题.以干河沟沟口斜坡为例,在分析该斜坡结构特征及崩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了斜坡在天然或强震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和可能失稳过程;运用极限平衡法对陡壁岩体再次崩塌,产生新物质堆载在现有崩塌堆积体后缘前、后分别建立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碎裂岩体崩塌过程可分为应力重分布、潜在崩塌体形成和地震诱发崩塌3个阶段.崩塌堆积体在考虑后缘堆载作用之前,在天然或地震环境下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考虑堆载作用之后,其可能会在地震条件下失稳.离散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的组合使用,对于解决同类斜坡的同类问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地裂缝环境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首次进行跨地裂缝结构和无地裂缝环境下结构振动台对比试验,分析地震作用下跨地裂缝结构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应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传至上盘和下盘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时间、频率及相位等均存在差异,形成非一致性地震激励;此外,地裂缝场地对土层加速度有放大效应,同一层土的最大加速度出现在靠近地裂缝的上盘处。跨地裂缝结构处于上盘的构件损伤程度明显大于下盘;在相同地震激励作用下,跨地裂缝结构的动力反应与无地裂缝环境工况相比更加剧烈。跨地裂缝结构的侧向位移最大值并不是全部出现在顶层,这是由于地裂缝上下盘的不均匀沉降作用和基础附加变形综合造成的。跨地裂缝结构的柱钢筋应变幅值分布具有上下盘分布规律,即处于上盘柱的钢筋应变幅值明显大于下盘柱。研究成果可为地裂缝环境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